本报讯7月盛夏,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43.3万亩早稻迎来收割季,广袤田野间每年一次的“双抢”序幕就此拉开。7月8日,在赫山区兰溪镇金鸡山村的新山乡巨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里,满载稻谷的货车穿梭在现代化厂房前,过磅称重、抽样检测、入库烘干,工人们有条不紊地将一车车稻谷送入烘干中心。
走进厂房内,热气裹挟着稻谷的清香迎面扑来,10台大型烘干机械整齐列阵,宛如变形金刚,伴随着连续不断的轰鸣声,刚收割上来的潮湿稻谷在仓体内一点点变干,经历24个小时,便可彻底烘干。地面上一座座小山状的谷堆肩并肩,连成一座大谷堆,工人驾驶叉车将其分批转运至大型货车上。厂房边上的一间办公室里,工作人员正利用专业设备测试每一车稻谷的含水量。
“以前种田最担心的是天气不好,稻谷不能及时晒干,现在有了高科技,晒粮不靠天,农民要轻松很多。”新山乡巨变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吴伟辉在创办这家合作社之前,曾是一名种粮大户。2024年,他带领一支拥有丰富经验、精湛技术的专业团队,配备60台(套)先进农业机械设备,走上了农业社会化服务的道路。
“以前晒粮都靠天,下雨不能晒,天晴要请一大帮人做事,还要地方存放,现在直接送到烘干中心,24小时就烘干了,省事又便捷。”兰溪镇莲花塘村种粮大户王仲康是个种田老把式,年轻时跟着父辈种田,全靠肩挑手扛,吃的是力气饭。如今他流转了100多亩地种植双季稻,有了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等大型机械的助力,加上不少农业主体提供了涉及各个环节的社会化服务,让种田变成了一件轻松的事。“今年早稻亩产超过了600公斤,刨去成本,每亩能赚500来元。这几天把早稻放到烘干厂烘干,接下来就准备种晚稻了。”王仲康笑着说。
几乎在王仲康送粮的同一时间,烘干中心又迎来了一支送粮的队伍,看着送粮车队驶近,工作人员顾不上休息,赶紧整理场地,投入下一轮忙碌。据了解,目前,兰溪镇共有15家不同规模的农机合作社,拥有85组粮食烘干设备。赫山全区建有烘干厂80多个,日均烘干能力达6000吨。(曹灿 吴胜琳 曾家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