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南京农业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官网悄然更新,学院名称变更为智慧农业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据悉,南农校内部分与智慧农业相关的专业和人员也将陆续调整并入该学院,形成更加集中和系统的学科布局。
这并非一次简单的“换名”操作。事实上,南京农业大学早已在智慧农业领域深耕多年。农学院的智慧农业系曹卫星教授团队、前沿交叉研究院中的相关课题组等,长期在作物表型、精准农业、遥感监测、农业大数据等方向开展研究。而如今更名为“智慧农业学院”,正是对这些跨学科研究成果的整合与升级,体现了学校推动“新农科”建设的决心。
值得注意的是,智慧农业学院的现任院长为南京农业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朱艳教授,这一安排体现出学校对该学院的高度重视与战略支持。在去年10月20日举办的南京农业大学滨江校区启用仪式暨四年制农业本科教育110周年纪念大会上,智慧农业学院正式揭牌。校方表示,未来将以此为平台,探索适应现代农业需求的学科交叉与创新机制,打造智慧农业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高地。
南京农业大学此举并非孤例。早在2022年9月,华中农业大学就成立了全国首个“智慧农业书院”,在智慧农业人才培养方面率先布局。这些院校的动作,背后是国家层面对农业现代化和智能化的战略导向。
赵春江院士曾在公开报告中指出,智慧农业正在成为全球农业发展的核心趋势。“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要发展智慧农业,实现“生产智能化、作业精准化、管理数字化、服务网络化”。这对未来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不仅要有农业情怀和跨学科思维,还要具备数字技术应用能力和扎实的实操技能。
从“人工智能”到“智慧农业”,学院名称的变化不是简单换牌,而是一次面向未来的教育逻辑重塑。在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的今天,智慧农业不仅是技术的融合,更是人才、科研、产业全面协同的新图景。(蒋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