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春妮接受采访
合作社机库
广西兴业永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如一颗蓬勃生长的种子,在理事长莫春妮的带领下,扎根八桂大地,从助力农户解决稻谷产销难题起步,逐步成长为集多元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组织。该社建成的兴业县南部水稻产业中心,以先进科技赋能水稻生产,带动众多农户增收致富。
铸就成长辉煌
广西兴业永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自2018年6月创立以来,在理事长莫春妮的带领下,开启了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成长征程。成立初期,合作社便明确以水稻生产为主的发展方向,积极整合资源,凝聚力量,致力于为农民提供优质服务。
成立后的第二年,合作社便展现出强大的行动力与服务意识。它开始为周边农户提供优质稻种子,这一举措犹如一场及时雨,解决了农户在种子选购上的难题。不仅如此,合作社还以市场价回购农户的优质稻谷,有效解决了农户从购种到稻谷销售过程中存在的散、乱、难等问题,极大地保障了农户的利益,让农户们吃下了“定心丸”。这一年,合作社带动农户种植优质稻4000多亩,成功迈出了助力农业发展的坚实一步。
随着日益发展,合作社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2019年,合作社与山东、内蒙古、黑龙江、广州、深圳等市场对接,并根据市场需求在石南、城隍、龙安等镇组织农户种植“金夏秋月”大白菜、“红袍青脆”萝卜、佛手瓜共600多亩,种植马铃薯750多亩,有效带动农户150多户,其中脱贫户29户。这一系列的举措,不仅丰富了当地的农产品种类,还拓宽了农户的增收渠道。
2021年,合作社在石南镇马塘村百八大垌打造了百亩“玉林市水稻高产示范基地”,作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在这里,合作社大胆实践,实行“机械田—机械育秧—机械插秧—无人机植保防治—无人机追肥撒肥—机械收割”的水稻生产模式。这一创新模式以点带面,有效辐射带动周边农户200多户运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开展生产,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益,帮助农户实现了增产增收。凭借着不懈的努力与突出的成绩,2021年10月,合作社被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农村厅等12部门和单位认定公布为“2020年度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这是对合作社发展成果的高度认可,也激励着合作社继续前行。
2022年7月,合作社建成工厂化育秧中心,达成了发展历程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凭借着育秧中心的优势力量,该社积极开展育插秧社会化服务且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为本县及玉林市其他县(市、区)提供机械化育秧、插秧服务,并辐射到南宁、柳州、桂林、北海、崇左、来宾、钦州等地,服务面积近2万亩。到了2023年,合作社迎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承建了集育秧、烘干、仓储、大米加工、培训为一体的兴业县南部水稻产业中心。该项目的建成投产,标志着合作社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打造水稻育秧中心标杆
育秧中心是合作社建成的兴业县南部水稻产业中心核心组成部分,也是推动当地水稻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自建成以来,育秧中心充分发挥科技优势,全面推广工厂化水稻育秧技术,为农户春耕春播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今年春耕时期,在育秧中心的大棚里,现代化的育秧播种流水线高效运转。工人们在流水线旁有条不紊地忙碌着,一盘盘播种好的育秧盘成品在生产线上“诞生”,随后被放进温室里进行催芽,呈现出一派繁忙而有序的生产景象。“我们的工厂化机械育秧一个小时可以出800盘秧盘,不仅节省成本,而且可以缩短育秧周期。”合作社负责人莫春妮自豪地介绍道。
与传统育秧相比,工厂化水稻育秧具有显著的优势。据兴业县农业机械化服务中心技术人员姚文全介绍,工厂化水稻育秧周期从原先的25天缩短到15天左右,更有利于抢抓好农时,而且能节省约60%的土地以及90%的人工劳动力。这些优势不仅提高了育秧效率,还降低了生产成本,为水稻的高产稳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目前,合作社产业中心的育秧中心育插秧每年可达2万亩以上,强大的育插秧能力使其成为当地水稻生产的重要保障。2023年以来,产业中心开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达10.4万多亩,其中工厂化育秧服务3.8万多亩,服务范围基本覆盖全县,并辐射到周边多个地区,得到了广大农户的欢迎和认可。育秧中心的成功运作,不仅推动了当地水稻生产的机械化进程,还为保障粮食安全提供了技术支撑。
携手共绘乡村振兴蓝图
一直以来,广西兴业永润农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便将“情系农民”作为自身发展的宗旨,始终与农民站在一起,致力于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动乡村振兴。合作社积极发挥自身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为农民提供全方位的服务。
在技术培训方面,产业中心经常免费组织周边水稻种植大户、农户(脱贫户)开展各种技术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增强农民对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优势的认识,提高水稻机械化生产技能。2023年以来,共培训农民500多人,示范带动县内750多户农户(脱贫户)发展水稻机械化种植。这些培训活动,让农民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增产增收。
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合作社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除了为农户提供优质稻种子并回购稻谷外,还通过发展多种种植项目,带动农户参与。例如,在特色蔬菜和马铃薯种植项目中,合作社与农户紧密合作,为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信息,帮助农户解决销售难题。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点建设中,合作社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农户运用机械化技术开展生产,提高了农户的生产效益。这些举措,让农户切实感受到了合作社带来的实惠,也增强了农户与合作社合作的信心。
合作社还注重与农民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真正成为农业发展的受益者。通过合作社的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实现了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乡村的面貌也焕然一新。
展望未来,莫春妮表示:“我们合作社将继续秉承情系农民的宗旨,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提升服务水平,以兴业县南部水稻产业中心为依托,进一步推动水稻产业的发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助力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