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李学依)农业农村部近日针对全国人大代表王连增提出的《关于打造城乡融合发展“人才雁阵”赋能乡村全面振兴的建议》,作出了答复。
近年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部署,通过“引育留用”协同发力,不断强化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的人才支撑。
在构建乡村人才“雁阵”格局上,农业农村部协同推进多项重点工作。2022年,联合财政部启动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将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等群体纳入重点培育对象。通过高校系统培训、导师帮带、金融支持,截至2024年底,已为全国培育5.43万名“头雁”,带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规模效应。
为吸引人才返乡,农业农村部通过宣传政策、举办创业大赛等营造氛围,还向160个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带动本土人才成长。同时,深入推进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全国累计培育近900万人次;会同中央组织部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达25万余人次。浙江实施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打造多层次乡村人才矩阵,正是地方积极响应的缩影。
为充分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多部门协同创新用才机制,通过搭建干事创业平台、健全培养体系等举措,助力各类人才在乡村大显身手。在搭建平台方面,农业农村部通过编制产业发展规划、印发指导文件等方式,会同财政部安排中央财政资金建设农业产业强镇,组织实施休闲农业精品工程,引导各地挖掘优势特色资源,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和休闲农业,不断拓展乡村创业领域、扩大就业容量。同时,农业农村部面向社会推介优质农村创业园区,并组织园区观摩交流活动,提升园区服务人才创业发展的能力,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多施展才华的空间。
健全乡村人才培养体系是创新人才机制的重要支撑。农业农村部依托“头雁”项目,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整合各方资源,为乡村人才提供更加系统、全面的培养服务。通过持续完善培养体系,不仅帮助乡村人才提升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还注重培养其创新思维和市场意识,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乡村产业发展需求,在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上发挥更大作用。
优化乡村留才环境方面,多部门从提升建设水平、营造氛围、完善激励机制发力。农业农村部联合相关部门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改善公共服务;教育部等推动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升级。
在营造重农爱农的社会氛围上,农业农村部组织媒体宣传优秀乡村人才事迹,自2014年起相关宣传活动已开展10次,5次评选结果在农民丰收节主场推介。机制完善方面,深化农业技术人员职称改革,放宽基层人才学历限制;2023年表彰478名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和293名先进工作者;2024年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9个赛项第一名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激发人才积极性。
为发挥乡村人才作用,多部门协同创新用才机制。农业农村部通过规划引领、资金支持,建设农业产业强镇,发展特色产业,拓展创业空间;推介优质农村创业园区并组织交流,提升服务能力。同时,依托“头雁”项目健全培养体系,整合资源提供系统培养,提升人才专业技能与创新意识。
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围绕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进一步加大乡村本土人才培育力度,健全引导城市各类专业技术人才下乡服务机制,着力打造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农业农村人才队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