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6月19日
第5版 企业专刊返回

2025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

破局数据孤岛 智领行业新程

记者 金娟

中国农机化导报 | 2025年06月19日记者 金娟

  

  

  金娟/摄影

  本报讯(记者 金娟)数字浪潮奔涌,数据正成为驱动农机行业创新发展的核心引擎。然而,如何打破数据孤岛、释放数据潜能,推动行业迈向高质量发展?6月14日,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在安徽省合肥市召开2025农机流通信息工作会,为行业数字化转型与资源整合提供了破题思路。

  中国农机流通协会会长范建华在致辞中指出,当前农机行业正处于一个最好的时代。目前,国家高度重视“三农”,信息工作面临良好的政策环境。同时,也是一个变化的、不确定的时代。农机行业正处于政策红利期、技术爆发期、市场转型期“三期叠加”的关键阶段,国内农机市场正值技术变革与创新窗口期,数字技术加速渗透、数据资源价值凸显,转型与变革进入深水区。加之,进出口贸易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关税风暴席卷全球,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严峻的农机出口形势增加了今年出口贸易的不确定性。此外,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信息的获取与传播速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农机行业处在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智能化时代。

  在这样的背景下,信息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范建华强调,信息工作是指导政府、行业、企业决策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推动工作落实的助推器,更是企业经营决策的基础和控制营销活动的有效工具,信息化驱动着产业升级与经济发展。“一方面,在大数据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对海量客户信息的挖掘和分析,获得行业趋势、竞争对手动态,从而指导公司的战略规划和预算分配,信息化使得信息处理和决策更加高效和准确;另一方面,企业通过全面掌握客户的基本信息、购买行为和反馈意见,精准定位目标市场和顾客群体,制定更加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范建华直言,当前农机信息工作也面临数据准确性缺失、标准不统一、管理碎片化、流程松散等诸多问题与挑战。

  针对以上问题,范建华对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如何推进农机信息工作提出了几点设想。一是推动信息技术利用和提升,拓宽信息搜集渠道,充分利用智能终端和新兴媒体获取信息;二是推动协会平台建设,通过多种形式的专业信息咨询,挖掘深层次问题,提升信息质量,为会员构建信息平台;三是推动数字化转型,加快信息电子化处理,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提升智能化水平;四是推动国际信息交流,通过多种形式为会员搭建进出口信息平台,构建双循环格局;五是推动信息队伍建设,培养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信息员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夯实信息工作基础。

  会上,安徽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韦艾平表示,本次会议以“数据赋能,向新而行”为主题,聚焦生产智能化、流通高效化、服务精准化,为农机行业整合资源、破除壁垒提供了契机。安徽省农业机械化协会会长宗平认为,当前农机行业正面着临转型升级,用户需求升级与市场结构调整带来了挑战和机遇,行业需携手同心、拥抱技术、优化服务、强化预测、加速转型,共同推动农机信息化建设迈向新台阶。

  安徽青园集团作为协会的副会长单位,率先探索数据赋能新路径。其董事长叶青分享了集团的“十大改革措施”:从呼叫调度中心、新媒体营销矩阵和Al技术应用、客户融资助贷服务,再到数字化看板管理与市场数字智能化提标升级,集团通过数据驱动不断提升效率、优化服务。今年4月,集团通过直播活动实现了订单转化,印证了“线上引流,线下成交”模式的可行性。

  会议期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等多位专家作了主题报告,分享行业趋势与应对策略,获得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此外,中国农机流通协会对2024—2025年度农机市场优秀信息采集员进行了表彰,激励行业信息工作者深耕一线、贡献价值。

  从政策红利到技术变革,从市场转型到国际竞争,农机行业正站在转型升级的十字路口。此次会议汇聚了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企业代表,以数据为纽带,汇聚行业智慧,为农机流通信息工作指明了方向。未来,唯有以数据为“犁”、以创新为“种”,方能在数字时代的沃土上,耕耘出农业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