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第7版 科技推广返回

各路农机精英齐聚 共绘智慧农业新蓝图

首届全程电动化作业大会在成都召开

记者 赵弢

中国农机化导报 | 2025年04月17日记者 赵弢

  本报讯(记者 赵弢)近日,首届全程电动化作业大会在四川成都西华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西华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等多家高校、科研机构和知名企业共同主办,旨在深入研讨新能源农机装备创新和全程电动化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

  

群英荟萃齐聚蓉城,共话农机电动化未来

  大会吸引了来自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等机构和农机、汽车、工程机械、零部件、大型农场等领域的300余名专家、企事业单位代表齐聚蓉城。会议由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西华大学、成都市农商银行共同主办,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江苏大学、潍柴雷沃智慧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联合主办。

  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副研究员张安琪,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副秘书长佘伟珍,全程无人化作业技术推广体系总召集人、车载信息服务产业应用联盟秘书长庞春霖,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副所长曹光乔,贵州科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廖飞,成都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金融部(绿色金融部)、投资银行部总经理周志晨,西华大学党委书记靳敏,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秋实等出席本次活动。会议由西华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郎方年主持。

  靳敏代表西华大学对来宾表示热烈欢迎。她说,西华大学作为一所以农机为特色、多学科发展的综合性大学,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给农业现代化插上科技的翅膀”的指示精神,将重振农机作为一号工程,将智能农机作为攻关重点,努力在农机补短板等领域贡献“西华方案”。学校将坚持“科技创新打头阵、人才培养紧跟上、产业链条做延伸”的发展思路,推动构建“智能农机装备”“低空飞行农业装备”科技创新体系,设立“低空农业工程”新兴交叉学科,加快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专业人才。进一步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深化校地校企合作,依托试验区,在四川布局建设覆盖不同地貌特征的丘陵山区农机装备发展示范区,打造典型应用场景,在智慧农业体系尤其是智能农机领域闯出新赛道、作出新贡献。

  周志晨在致辞中介绍道,成都农商银行聚焦服务实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以金融之力浇灌田间地头,积极支持智慧农业产业提质增效,助推农业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

  

体系布局谋新篇,标准制定促发展

  车联秘书长庞春霖代表推广体系从“体系、试验、标准、政策”四个方面介绍了新能源农机和电动化作业2025年计划。

  本次大会聚焦新能源农机和电动化作业适宜的应用场景、主机类型、关键零部件、供能体系、综合效益等重点问题,旨在探索构建覆盖研发制造、场景应用、补能保障的全链条标准化体系。与会专家指出,新能源农机不仅是传统农机装备的能源革新,更是农业生产方式向“零碳智能”转型的关键载体,推动电动化作业与智能无人技术深度耦合,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增长极。

  在大会主题报告环节,农业农村部南京农机化所成果转化处处长胡良龙系统分析了农机电动化发展趋势,并结合典型案例分享了应用场景打造的研究进展。他指出,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政策的持续支持,新能源农机装备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西华大学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院长王霜聚焦丘陵山地场景,展示了电机驱动、智能控制等关键技术研发成果。她表示,针对丘陵山区的特殊地形和作业需求,西华大学正致力于研发更加高效、智能的电动化农机装备,以推动农业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四川省农机院副院长易文裕则分享了茶园电驱作业装备的创新进展。他强调,新能源农机在茶园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将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加绿色、高效的解决方案。

  

论坛研讨聚智慧,案例分享促交流

  此外,大会还围绕“应用场景”主题组织了主旨技术论坛,邀请四川大学、江苏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东南大学、西南大学和湖南农夫机电有限公司的专家学者,围绕新能源农机装备创新与应用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案例分享。

  在闭门会上,曹光乔主持会议,潍柴雷沃、一拖集团、南京农业大学、江苏大学、东南大学等研发机构的专家发表了各自观点。曹光乔指出,新能源农机是能源革新的重要一环,是农业生产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载体,推动电动化、智能化作业是培育农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途径。他强调,要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凝聚共识、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农机装备的创新发展和标准化体系建设。

  会议期间,西华大学与推广体系签署了“智能和电动农机项目与生态共建备忘录”,标志着双方在新能源农机领域的合作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大会还设立三大平行技术论坛,围绕“应用场景”“新能源整机”“电池电机电控”等主题,18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农机企业、“三电”企业等不同领域的专家做了分享报告,形成了产学研深度对话的良好氛围。

  

试验基地启新程,现代农业展新景

  随着四川、新疆等试验基地的落地实践,以电动化作业为抓手的现代农业新图景正加速铺展。依托已经开展八年的无人农业作业试验,推广体系继续启动江苏、湖北、新疆、四川等地电动化作业试验和电动化+无人化作业试验项目。镇江、太仓、嘉鱼、泰兴、五家渠、北大荒等相关试验区代表参加了全程电动化试验区启动仪式。

  展望未来,推广体系将组织汽车、工程机械、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优势业务板块接入支撑、服务农机农业,构建韧性充分、安全可靠的产业链条,加快推动新能源农机科技创新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夯实国家粮食安全根基。

  “农机兴则农业兴,农业强则国家强”。随着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将人工智能、北斗导航、新能源技术等深度融入农机产品,农业机械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发展步伐将不断加快,为现代农业的蓬勃发展注入新的强大动力。

  西华大学作为本次大会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赓续“农机立校”红色基因,发挥机械学科传统优势,整合学校在航空航天、机械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电气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领域的跨学科力量,建设“智能空地融合载具及管控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和“现代农业装备研究院”,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天府粮仓”建设为使命,积极致力于丘陵山地农机科技创新。

  在农机电动化关键技术探索和研发实践方面,西华大学主要面向丘陵山区农业作业场景,开展“耕、种、管、收”全程电动化作业装备研制。例如,低空飞行农业装备中的轻简型电动农机研发;大棚农业多源电力系统驱动的多功能农用作业平台研发;满足丘陵山地电动农机动力需求的高功重比增程式电力驱动系统研发;针对丘陵山地特色经济作物的全程机械化作业,开展遥控电动马铃薯种植机、电动竹采伐作业平台、麦冬密植满栽关键技术与装备等研发。

  近年来,西华大学深耕“农业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打造集“政产学研用”于一体的智能农机装备运用和技术推广服务集群。通过“校院地企共建、融合连片打造”的方式,以大邑、崇州、达州等地为重点,牵头实施打造了四川省首个“五良”融合无人农场(大邑)示范基地,与崇州签订“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共建合作协议,加快低空经济、人工智能与农机产业深度融合,重塑智慧农业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