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17日
第3版 农机合作社返回

山东省德州市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德东:

从“小农户”到“大农业”蹚出规模种植新路径

本报记者 金娟

中国农机化导报 | 2025年04月17日本报记者 金娟

  当前,在山东这片广袤的土地上,春耕的号角已然吹响,田间地头一片繁忙景象。山东,作为我国举足轻重的粮食大省,粮食的稳产与增产始终是重中之重。在临邑县,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理事长魏德东,正带领着乡亲们,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奋力拼搏。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主攻单产和品质提升,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各地区都要扛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共同把饭碗端得更牢’,这些都更坚定了我从事农业生产、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信心和决心。”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山东代表团的开放团组会议上,魏德东说道。

  据了解,富民小麦种植专业合作社自2008年起踏上土地流转之路,时至今日,已成功流转土地2000余亩,托管土地更是多达5万余亩。魏德东从最初流转的320亩土地起步,在农业规模化种植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前行。在发展过程中,他也曾遭遇困境,但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不断调整的策略,逐渐摸索出了适合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多年来,魏德东积极与高校院所、涉农企业合作,开展订单繁育良种,让合作社种植的小麦价格高于市场价,实现了种植效益的提升。周边农户看到了合作社的成功,纷纷加入。魏德东为入社农户提供“六统一”服务,形成了规模化、标准化的种植格局,有力推动了当地农业从传统小农户分散经营向现代化大农业的转变。

  粮食如何增产一直是魏德东心心念念的大事。2021年,德州在全国率先开展“吨半粮”生产能力建设,这给魏德东和他的合作社带来了新的机遇。借助这股东风,魏德东坚持科学种粮,因地制宜地集成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一系列高产技术。2024年,合作社种植的小麦平均亩产达650多公斤、玉米平均亩产达850多公斤,取得了大丰收。

  这一成绩的背后,是魏德东对科学技术的执着追求和积极应用。他深知,只有依靠科技,才能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合作社以良种、良田、良法、良机、良制“五良集成”为引领,将科技潜力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产量,推动了粮食大面积单产的提升,为当地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的稳产保供提供了有力支撑。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魏德东表示,德州的“吨半粮”产能创建实践极具推广价值,他将继续在这条道路上深耕,为提高粮食单产贡献更多力量。

  在当前的农业生产中,农机装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潍坊作为山东的农业强市和农机大市,素有“农机动力之都”和“智能装备之都”的美誉,拥有600多家农机及配件生产企业。近年来,山东省的农机总动力持续增长,装备结构不断向大马力、多功能、高性能方向发展。魏德东的合作社也深刻体会到了农机装备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作用。在春耕时节,各类先进的农机设备在田间穿梭,大大提高了耕种效率。从耕地、播种到施肥、植保,再到最后的收获,机械化作业贯穿了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这不仅节省了人力成本,还确保了农事操作的精准性和及时性,为粮食的稳产增产提供了坚实保障。例如,先进的播种机能够按照精确的行距和深度进行播种,保证了种子的出苗率和整齐度;高效的植保无人机能够快速完成大面积的病虫害防治工作,有效降低病虫害对农作物的危害。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魏德东对未来的粮食生产充满了信心。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十佳农民”,魏德东深感责任重大。他表示,将牢记总书记嘱托,积极投身农业现代化建设。在2025年里,他制定了一系列目标:一是继续种好地、多打粮,不断提升粮食产量和质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二是进一步做好全产业链农业社会化服务,搭建更大平台,实现资源共享、抱团发展,带动当地村民实现共同富裕;三是积极开展研学教育,通过让少年儿童走进农业、了解农业,增强他们对新农业的认知,为乡村振兴事业培育后备人才;四是充分发挥“头雁”作用,办好农民田间学校,培育更多新农人,让他们在农业领域求知有导师、学习有知音、干事有人脉、聊天有知己,形成雁阵效应,全面助力乡村振兴。

  在山东这个粮食大省,像魏德东这样的农业带头人还有很多,他们在各自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动乡村振兴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科技的加持下,在众多农业从业者的努力下,山东的粮食生产必将迎来更加辉煌的明天,“齐鲁粮仓”将更加充实、稳固,为国家的粮食安全筑牢坚实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