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金娟)长久以来,芝麻因其“一熟就炸”“一碰就落”的独特特性,成为了芝麻产业发展道路上的重大障碍,使得芝麻的收获环节成为了制约整个产业发展的关键难题。然而,在全国农机展的舞台上,河南红禾谷农业机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红禾谷农机”)凭借其创新研发的芝麻割台,为芝麻产业的机械化收获带来了崭新的希望。
此次,尽管红禾谷农机的展台在展会中并不显眼,但其人气却异常火爆,吸引了众多用户和科研院所专家的目光。红禾谷农机负责人唐文艳兴奋地表示:“这是我们第二次参加全国农机展,效果特别好,大家对我们的产品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
当前,芝麻生产的全程机械化水平仍然较低,从间苗、定苗、除草、喷药到收获,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导致人工成本居高不下,严重制约了芝麻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特别是芝麻不适宜机收的问题,更是让产业发展“步履维艰”。
那么,机械化收获芝麻究竟面临哪些困难呢?红禾谷农机负责人宋留群给出了详细的解答:“芝麻的果实生长方式特殊,自下而上逐渐成熟。这种生长特性导致机械化收割时,下部的成熟果实极易被机器触碰而脱落,从而造成严重的产量损失。”
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改良芝麻品种成为了关键。据宋留群介绍,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历经十年研发,成功培育出了抗落粒型芝麻新品种——“豫芝NS610”。这一品种具有蒴果成熟一致、开裂程度小、籽粒不易脱落等特点,非常适合机械化联合收获。就像收割小麦、水稻一样,联合收割机可以轻松应对,大大提高了收获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
有了优良品种,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农机装备。然而,由于机械化收获芝麻属于小众市场,很少有企业愿意投入研发。红禾谷农机公司迎难而上,集中科研力量,成功研发出了专门收割芝麻的割台。用户只需在原有的小麦、水稻收获机中置换专用割台,并进行相关改进,即可轻松实现芝麻的机械化收获,同时完成芝麻秸秆的粉碎处理。
经过四年的田间大规模推广和试验,红禾谷农机终于在2022年将产品成功推向市场。起初,农户们对机械化收获芝麻持观望态度,但经过不断的改进和升级,现在机械化收获芝麻的损失率已经降低至3%,农户们也逐渐接受了这种高效的收获方式。
据了解,“红禾谷”牌芝麻收割割台由台架、拨禾体、收割绞龙以及聚拢绞龙等部分组成。去年,红禾谷农机对割台的凹板槽进行了全新升级,将原来的平面凹板槽改为倾斜式,进一步降低了芝麻的损失率,从原来的5%降至3%左右。河南省项城市贾岭镇的芝麻种植大户宋勇权作为首批受益者,对此深有感触:“机械化作业不仅大大降低了芝麻收获的作业成本,而且每台机器每天能收割100亩地,真正实现了省时、省力。”
展望未来,“良种下田,良法跟上”将成为芝麻产业发展的新趋势。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团队围绕芝麻的机械精量播种、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化联合收获等关键生产环节开展示范和推广工作,加速“良种、良法、良机”的深度融合,推动芝麻生产真正走向机械化、规模化。宋留群信心满满地表示:“我们将联合相关单位,大力推广适宜机械化收割的芝麻新品种和新技术,实现芝麻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作业,为农民增产增收贡献我们的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