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素有“水稻之乡”的美誉。2015年,由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益阳明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益阳市资阳区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成立。随着合作社正式挂牌运营,一项以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为目标,全力聚焦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全新业务,就此开启。在过去的十年里,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始终秉持创新驱动发展理念,通过大力推广农业新技术、积极购置先进新机具,以及不断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成功将前沿科技成果深度转化为强劲的新质生产力。在实践探索中,合作社开创性地推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 农机共享”模式,为农民增收致富开辟了新路径,为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注入了新动力,更为现代农业蓬勃发展注入了全新活力。凭借卓越的运营管理和突出的服务成效,该社先后被评定为省级农村示范合作社,荣获“全省百佳合作社”称号,同时还获得了省级农机服务中心项目的大力支持。
资阳区地处丘陵地带,土地碎片化严重,给农业生产带来诸多挑战。分散的土地不利于大规模机械化作业,管理难度大,水稻产量长期在低水平徘徊,农民种粮收益微薄。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敏锐洞察到这一问题,创新推出“十代”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模式,犹如一场及时雨,润泽了资阳区的每一寸农田。
旺民农机所实行的“十代”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全面覆盖了水稻生产从耕种、收获,到包装、销售的全流程环节。一是代育秧。通过全智能工厂化育秧大棚、恒温恒湿暗室育苗中心、播种流水线,采用统一品种集中育秧。二是代耕旋。统一用大型旋耕机翻耕,土壤有效耕作层松土25-35厘米。三是代机插。统一用高速插秧机进行机插作业,合理密植。四是代管理。组织植保专家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统一配方施肥和科学管水。五是代防治。统一实施病虫草害统防统治全程承包。六是代收割。统一使用大型收割机收割。七是代烘干。统一使用大型烘干机进行烘干,避免稻谷因天气原因造成损失。八是代存储。提供恒温仓容免费存储农户粮食。九是代加工。通过社会化服务公司加工设备提供大米加工服务,按同品种正常出米率,以副产品抵加工费,农户无需支付其他费用。十是代销售。在农民自愿基础上,烘干稻谷按市场价加价3%-5%销售。
“像我们这样的丘陵地区,土地又小又散,种田人工成本很高,大多数农户都认为没必要为了几亩田去买昂贵的机械。即便买了农机,也是做完自家的活儿就歇下来了,很不划算。为了降低耕作成本,我们采用土地流转、带田入股等形式将土地集中起来,整合农业资源开展‘十代’服务,用机械规模生产代替人力劳作。这样一来,生产成本就大大降低了。”旺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姚清明说。如今,“十代”服务已经成了资阳区的一张名片,其他省份的丘陵地区也开始借鉴这一先进的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在降本增效中绘就“农民不下地,收益送到家”的现代农业生产蓝图。
随着农业机械化进程的加速,如何提高农机使用效率、降低农机使用成本成为新课题。2020年,旺民农机联合区内17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及90余个家庭农场,大胆创新,组建水稻“十代”全程服务合作社联合社,全力推行涵盖资源共享、业务共享、机手共享、维保共享四个方面的“农机共享”模式,开启农业资源高效利用新场景。
在“资源共享”方面,联合社对成员的所有农业机械进行统一登记管理。综合机械性能、业务需求以及作业地点远近、面积大小等因素,合理调配农机资源,让每一台农机都能在最合适的地方发挥最大效能,有效避免了农机闲置浪费,大幅提高农机使用效率。“业务共享”模式下,联合社统一承接各类农业服务业务,再根据各合作社的服务能力和专长,进行科学合理分配,为农户提供涵盖耕种管收全流程的“一站式”服务,极大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专业性。
针对现代农机对机手技术要求高的问题,联合社推出“机手共享”服务。一些农机购置户因缺乏熟练机手,导致农机无法充分利用,甚至因操作不当引发安全事故。通过机手共享,经验丰富的机手得以在联合社内流动作业,不仅解决了部分合作社机手短缺问题,还提高了农机作业质量和安全性。同时,为保障农机的良好运行状态,联合社开展“维保共享”服务。过去,单个合作社或农户在农机保养维修方面往往因缺乏专业知识和技能,导致农机使用寿命缩短,农忙时机械故障频发。如今,联合社设立专业维修站,与农机生产厂家紧密合作,统一培训维修人员,统一采购维修配件,实现了农机维修的专业化、标准化和高效化,降低了维修成本,缩短了维修时间,有力保障了机具高速运转。
如今的联合社,在全面开展“十代”服务的过程中,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强大实力的农业服务力量。950余台(套)各类先进农业机械,涵盖旋耕机、插秧机、收割机、烘干机组、植保飞机等,构成了农业生产的坚实装备支撑;38名专业农机手及修理人员,其中9人持有农机维修工资格证,5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为农机高效运行和精准作业提供了人才保障。联合社日机耕能力达0.312万亩、机插能力0.27万亩、病虫害防治能力1.8万亩以上、机收能力3129亩以上、烘干能力0.35万吨以上,年集中育秧服务面积3.5万亩、稻谷仓储能力5万吨、大米加工能力6万吨,年服务总面积约30万亩,服务范围覆盖资阳区及周边多个地区。
在取得显著社会效益的同时,合作社的经济效益也十分可观。2023年,联合社实现总纯利润456万元,其中旺民农机纯利润63.5万元,为合作社的持续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姚清明满怀信心地表示:“‘十代’服务只是合作社进行农业社会化服务的起点,科学种田一直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未来我们会持续将新技术、新方法引入农业生产中来,向‘十代+’升级突破,推动资阳区农业向更高质量发展。”
当前,合作社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已成果丰硕。积极推广水稻集中育秧、水稻“一控两防”、水稻全程机械化栽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测土配方施肥、化肥减量“三新”配套等新技术,助力农户节本增收,整体提升了当地科学种田水平。在新机具购置方面,加大投入力度,引进植保施肥无人机、有序抛秧机、高速插秧机、侧深施肥机等新型机械,显著提高劳动生产力,进一步提升社会化服务效率。通过持续探索集中育秧、统防统治、统配统施、农机共享等创新举措,合作社不断完善社会化服务机制,全面提升社会化服务能力,为农业现代化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