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钱塘江南岸的杭州亚运村,由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与媒体村组成,这里是亚运会最大的非竞赛场馆,也是服务对象最多的地方,共有108幢建筑,赛时可同时接待近2万人。那么,赛场之外的生活场景怎么样?最近,记者参加了杭州亚运村媒体开放日活动,率先以沉浸式体验方式,深入了解村内生活。
此次体验活动,共涵盖了运动员村商业街及文化屋、“偶遇未来”智能体验中心、运动员村“无废”生活馆、志愿服务中心等点位。有意思的是,出发前,每人领到了一枚小徽章,扫码注册后,可参与“云上亚运村”中的“云上通”低碳打卡环节,根据提示在不同点位进行打卡、积分,由此开启此次亚运村之旅。
据介绍,契合亚运绿色办赛理念及杭州“无废”城市要求,亚运村打造低碳账户与“无废”生活馆,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居住在亚运村的客户群传递绿色低碳、无废、循环利用的理念。像“无废”生活馆,其本身就是采用环保纸、循环物料及可回收塑料搭建而成,布置采用节能灯具,主要展示了各类低碳产品,还能进行互动游戏、知识问答等。
在亚运村内,这样的低碳场景还有很多,交通体系无疑是重要一环。当前,首批160辆小红车已完成投放,供大家骑行使用。此外,赛时,亚运三村共备有100辆14座电瓶车、220余人的服务团队,为客户群的抵离及日常出行提供保障。
体验中,记者感受到了浓浓的“智能味”。在“偶遇未来”智能体验中心,有仿真数字骑行、裸眼3D体验、捕蚊机器人、乒乓球机器人等众多新科技。一旁的机器人“晓乐”,其全身拥有33个自由度,既能精准演奏钢琴,又能进行“仿人”肢体运动,呈现出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展示效果,它能弹奏30多首不同风格曲目,包括8首亚运推广曲。伴着悦耳的钢琴声,三台机器狗伴起了舞,更平添一番趣味。
杭州不仅风光旖旎,更因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而备受瞩目。亚运三村的“文化之旅”,各有特色。运动员村的文化屋主题为“乐”,体现的是运动员们快乐、充满活力的特点;技术官员村的文化屋则以“国风”为主基调,设置了包括非遗精品集萃、茶文化、古琴艺术、制扇技艺等在内的展示与互动项目;媒体村文化屋更具象,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力与美,分为中医文化博览、文创展示区、西泠文化学堂和非遗文化互动展示区4个区域。
据了解,赛事期间,这些文化屋都会组织各种各样的体验活动,让大家既能制作个性化艺术印章、丝绸等,还能现场体验泡茶、品茶等,同时鉴赏浙派古琴艺术。而在三村商业街上,各类服务一应俱全,营造出轻松、闲适的整体氛围,让运动员得以暂时卸下比赛的紧张和疲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