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农田建设 日期:20241030
新技术改造盐碱地见成效 高标准农田助力粮食产量提升 南繁耕地吃上了“营养餐” 图片新闻 “科技芯”助力黄土高原展“新绿” 冷链仓储抢“鲜”机 香梨畅销海内外 土壤生病怎么办?教授团队来帮忙!
  006版:农田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新技术改造盐碱地见成效
· 高标准农田助力粮食产量提升
· 南繁耕地吃上了“营养餐”
· 图片新闻
· “科技芯”助力黄土高原展“新绿”
· 冷链仓储抢“鲜”机 香梨畅销海内外
· 土壤生病怎么办?教授团队来帮忙!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3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土壤生病怎么办?教授团队来帮忙!

许季玮 王子豪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郑海燕

  “今年多亏陈教授他们来我地里给土壤把脉问诊,我按照他开的‘方子’给咱家的五味子施用一亩神碳酶螯合中微量元素肥料,看这果穗均匀紧凑、果粒饱满、色泽鲜亮、干物质多、晒干后分量很足,一亩地少说也得收4000斤,和去年相比,每亩地至少多收了300斤。按现在每斤5.3元的行情计算,每亩可直接增收1950元,我今年少说也得增收近9万元。”辽宁省锦州市太和区杏山街道种植大户曹国军,美滋滋地向记者介绍说。

  曹国军所提到的陈教授,是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教授陈清,也是锦州产业龙头辽宁省一亩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教授工作站的专家。据了解,设立教授工作站是高校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是中国农业大学“三院两站一体系”(乡村振兴研究院、地方产业研究院、科技小院、校外实验站、教授工作站、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新型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充分发挥高校在科研、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当地企业和农民提供农技咨询与专家服务,并承担科技成果转化任务。

  土壤是农作物生存的根基,对于维护我国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增产增收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探索绿色、生态且高效的土壤改良技术,恢复土壤健康,进而实现作物的优质高产,提升氮磷养分的利用效率,并减轻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亟待攻克的核心课题。

  作为农业大县的锦州市北镇市,不仅面临长期耕种土壤破坏严重可持续利用问题,也面临农业科技人才深度匮乏的现实难题,中国农业大学在该地设立教授工作站,这一举措解了北镇市的燃眉之急。据该市科技局局长何振成介绍,北镇市耕地面积达141万亩,同时是我国北方最大的蔬菜产业基地,人均蔬菜面积位居全国首位。尽管全市农业人口高达27万余人,但农业从业人员文化水平较低,仍以小学、初中教育水平为主,大多只能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缺乏懂生产、懂市场、懂经营的现代农业经营管理人才。农业要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科技人才的支持。

  为解决未来“谁来种好地”的问题,北镇市积极出台扶持鼓励政策,采用“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吸引外来科技人才助力北镇农业发展,邀请高校、科研院所的专家教授在农业企业设立教授工作站,为企业和农民解决现实难题。

  凌海市大业镇毛峪村花生种植户张丽今年终于可以松口气了。回想去年,她种植的8亩花生遭遇了严重的死苗、烂棵等问题,最终仅收获了4000斤花生,平均每亩产量仅为500斤。然而,今年在陈清团队的指导下,通过科学施用碳酶螯合肥,使得花生的生长状况得到了显著改善。花生植株长势喜人,不仅没有出现去年那样的死苗、烂棵现象,而且颗粒饱满,角白诱人。每亩地至少能够增产200斤。为此,她满怀憧憬地表示,来年计划将自家全部的23亩土地都种上花生,并且全部使用碳酶螯合肥,希望能够迎来一个更加丰硕的丰收年。

  据陈清介绍,碳酶螯合技术是将有机水溶碳与芽孢杆菌进行发酵与促生反应,生成碳酶聚合物。在特定条件下,该聚合物与中微量元素、矿物质等发生螯合作用,可生产出多元素、多营养型的碳酶螯合肥料。这种肥料不仅能促进土壤中养分的释放与活化,使各类营养元素更易于被植物吸收利用,而且能够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增强土壤的透气性与保水性,有效促进土壤养分的平衡分布。更为重要的是,该技术为植物根系营造了一个理想的生长环境,不仅提高了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还为实现我国农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肥料行业深耕27年的辽宁省肥料协会副会长赵海军创办的辽宁省一亩神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在业内已颇具规模。但生产型企业面临缺乏人才与科技支撑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市场竞争力不足,技术、产品须更新迭代等问题。陈清专攻设施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领域,针对设施土壤酸化、钙镁失衡及重金属活性增强等棘手问题,通过利用硅钙类土壤调理剂等创新产品,可有效缓解土壤退化及重金属污染风险加剧等问题。

  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解决企业产品创新需求,双方经过多次探讨调研磋商,在校院各级领导及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于今年年初联合成立教授工作站,携手研发一款集土壤改良与补充中微量元素等多元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特种肥料产品,从而推动作物优质高产、节本增效。自工作站成立以来,团队利用碳酶螯合技术研发的非水溶性肥料产品,凭借其中和土壤酸性、补充钙镁硅元素、钝化土壤重金属活性等多重功效,通过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13个示范试验,取得了不俗的应用效果。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