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5版:版名:乡村建设 日期:20241028
“秀丽樟乡”何以出彩出圈? 告别土坯房 喜圆安居梦 全域整治 共促和美 累计建设和美乡村重点村8242个 提升农村住宅建设管理水平 升级改造村级道路52条 校企共促打造写生基地 图片新闻
  005版:乡村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秀丽樟乡”何以出彩出圈?
· 告别土坯房 喜圆安居梦
· 全域整治 共促和美
· 累计建设和美乡村重点村8242个
· 提升农村住宅建设管理水平
· 升级改造村级道路52条
· 校企共促打造写生基地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2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山东沂水县

全域整治 共促和美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唐旭 见习记者 鲍捷讯

  走进山东省沂水县许家湖镇快堡村的“桂花巷”,巷道干净整洁,巷边村舍错落有致,一阵秋风吹来,空气中弥漫着阵阵花香,村边溪流汩汩,傍晚人们沿着河边悠闲地散步,俨然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画卷……

  近年来,沂水县对标学习“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推进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以“全域整治”为目标,不断提升农村基础设施,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过去这里杂草丛生,垃圾随处可见。现在大变样了。”说起村里的幸福生活,沂水县圈里乡桥北头村村民刘仕余欣喜地对记者说,“现在晚上大家都喜欢出来转转,环境好了,空气都新鲜不少!”如今,“全域整治”工作使得群众生活品质显著提升,老百姓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

  “走,去打扫卫生啦!”作为志愿者的刘仕余正吆喝着,叫上村民自发清理自家门前屋后的垃圾杂物,大家纷纷拿起工具“热火朝天”地干起来,着重清理重点区域和卫生死角,有效解决了人居环境的顽固问题。

  发动全民参与,是沂水县抓好环境整治的制胜法宝。沂水县坚持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突出群众主体作用,鼓励群众自建自享。目前,沂水县逐步形成村民积极参与公共环境管理的良好治理氛围,并探索建立了群众参与的长效管护机制。此外,镇村按照统分结合的原则,组织了专业队伍做好公共区域整治管理,做到全域整治无缝对接。

  “我来领东西了!这个月又攒了不少积分呢。”在积分超市门口,院东头镇四门洞村村民郭英高兴地招呼道。如今,院东头镇四门洞村积极运用“积分超市”的基层治理方式,培养村民的卫生意识,提升文明素养。村民日常的良好习惯可换取积分,积分可累计并换领洗衣粉、垃圾桶等生活用品。东西不多,却激发了群众参与热情,为乡村治理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在于一朝一夕,应注重链条管理、综合施策。”院东头镇四门洞村党支部书记徐养民介绍,针对残垣断壁、乱扯乱挂等问题,村“两委”组织集中攻坚、综合施治。“我们按照‘地毯式、无盲区’的整治要求,进行彻底清理、动态管理。”徐养民说。

  随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工作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风景秀丽的村庄涌现在沂水大地上。据了解,从2023年启动“百千工程”以来,沂水县统筹整合各类资金3.85亿元,实施各类村庄基础设施项目781个,2024年将聚力打造完成9个示范村、提升100个整治村,握指成拳形成聚合效应,有力有序全域打造和美乡村。同时,沂水县还专门设立了人居环境奖补资金,按照“片区乡镇”和“提升乡镇”实行分类奖补,激励镇村大干快上、创先争优。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目前,沂水县不仅深入挖掘乡镇业态资源,打造了“红色葛庄”“花漾塔坡”等特色乡村15个,还按照党建引领片区推进的思路模式,抓好环境连片提升。沂水县结合30个省级和美乡村创建,实施龙家圈街道“崮下湖畔”、许家湖镇“花开长虹”、四十里堡镇“风韵古埠”等17个“百千工程”片区和富官庄镇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等11个省、市、县乡村振兴片区,让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