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南省湘潭市雨湖区姜畲镇充分利用韶山灌区的水资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品牌产业,成果显著。其中,品牌农产品湘潭矮脚白、九华红菜苔被授予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建设了全省领先的5G智慧农业项目——食用菌产业园。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泉塘子中试示范基地出产的高硒米更是远近闻名。
姜畲镇是湘潭市的“菜篮子”基地。在姜畲镇现代农业示范园,雨湖区科技特派员赵鑫指着眼前绿油油的大片湘潭矮脚白介绍,正因为有了韶山灌区充足的水源,他们才能大规模发展蔬菜种植业。今年,该镇湘潭矮脚白的播种面积达3000余亩,预计收益1500万元;九华红菜苔的种植面积近2000亩,预计收益1200多万元。全镇蔬菜年产量近20万吨,年产值6亿元左右。2023年,姜畲镇以绿色蔬菜产业进入国家级农业产业强镇行列。
在泉塘子中试示范基地,泉塘子农技站站长李罗斌表示,靠着韶山灌区的大量供水,每年种植的高硒米稳定在1200亩左右,平均亩产1000斤,市场上供不应求。
姜畲镇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地处韶山灌区右干渠流域,全镇干支渠总长达60余公里。没有韶山灌区供水,这里的水稻和农作物根本就没法大规模种植,更别说培植品牌农产品了。姜畲镇被誉为雨湖区的粮仓。近年来,该镇每年的水稻种植面积始终保持在43000多亩左右,并建立了一系列乡村富民产业,累计带动6万余户农民就业、增收,村民人均年收入超过2.2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