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核本应是工作的“助推器”,通过科学设置考核指标,可以促进工作任务完成。然而,一味强调指标完成率,甚至只看考核指标不看工作实效,就会陷入“唯指标论”的“陷阱”,让考核跑偏变味,值得警惕反思。
不仅如此,“唯指标论”的考核还会滋生形式主义,倒逼基层干部将大量精力放在工作留痕上,忙于填报表、做台账。凡是考核要求的,大家就多干,考核里没有涉及的,有些干部就不愿意抽时间做。可见,考核指标过频过繁、浮于表面,只会与考核初衷背道而驰,还不利于基层事业发展。
跳出考核“指标陷阱”,需要清醒认识到,完成考核指标只是推动工作目标实现的辅助工具,切忌本末倒置,不能只重量不重质。同时,要大力倡导重实干、求实效的考核价值导向,在考核干部时少看显绩、更看潜绩,既重奖杯也重口碑,引导基层干部把工作重心、时间精力放到服务群众、干好本职、推动发展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