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日期:20241018
结缘二十载 “联通”千万家 年轻干部扎根乡土要坚定“三个导向” 沪滇协作按下稳岗就业“快进键” 用活衔接资金 拓宽增收渠道 “四机制”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致贫 加强动态监测 强化民生保障 图片新闻
  007版: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结缘二十载 “联通”千万家
· 年轻干部扎根乡土要坚定“三个导向”
· 沪滇协作按下稳岗就业“快进键”
· 用活衔接资金 拓宽增收渠道
· “四机制”防范因自然灾害返贫致贫
· 加强动态监测 强化民生保障
· 图片新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结缘二十载 “联通”千万家

——中国联通定点帮扶河北康保县工作探访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昱 见习记者 高晴

  

  

  结缘二十载 “联通”千万家

  

  在凯阔二号卜基地,当地种植户正对刚收获的亚麻籽进行初筛。

  

  2024年是中国联通定点帮扶河北康保县的第23年。中国联通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11任挂职帮扶干部一茬接着一茬干,累计投入帮扶资金4.4亿余元,实施各类帮扶项目70余个,为康保县打赢脱贫攻坚战、接续乡村振兴贡献了磅礴力量。

  金秋时节,康保大地尽是丰收繁忙的景象,成片的莜麦、土豆、葵花丰收在望,色彩斑斓,美不胜收;在“张纪新城”易地扶贫搬迁社区,高层住宅大气美观、现代化气息十足,搬迁群众经历了从“身安”到“心安”的转变;在亚麻籽加工车间内,机器轰鸣声里传递的是特色产业提档升级的澎湃动力……

  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如今,在中国联通的持续帮扶下,康保正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道路上阔步前行:数字技术嵌入县域发展,为社会治理和民生保障带来新变革;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充分激发脱贫群众的内生发展动力;钱包鼓起来、日子红火起来,百姓们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增强……村美民富产业兴的新康保,正在惊艳亮相。

  

  技术助力 打造“数字康保”

  近日,记者来到康保县张纪镇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区——“张纪新城”探访,这里作为康保县最大的集中安置区,承载了镇上11个偏远行政村、6016位搬迁群众的新生活。

  放眼望去,落成不久的住宅楼错落有致,小区环境干净整洁、绿树环绕,医院、银行、超市等基础设施更是一应俱全。张纪镇组织委员李浩男告诉记者,“张纪新城”不光有“光鲜亮丽”的外表,富有“人情味”的“里子”才是让搬迁群众安心居住的关键。

  最近几天,中国联通康保分公司工作人员来到这里,为社区50名有突发疾病史、子女不在身边的村民免费分发“一键呼”设备。

  “过去要在6000多名村民里找出这50人,可不容易,社区工作人员要对着花名册一个个找,费时费力不说还容易有疏漏。”李浩男说,在中国联通的技术支持下,“张纪新城”建成了“数字乡村平台”(简称“平台”),只需在平台上分类检索,很快就能将这50位“特殊居民”的信息搜集出来。“他们的居住位置、本人及家人的联系信息都在平台上显示。”

  记者在平台上看到,不光是这50位“特殊居民”,社区内的五保户、低保户、退役军人等需要特别照顾的重点人员,目前共有1141人,每类人员数量、占比多少、家庭情况都有详细记录,这使得针对他们的帮扶工作变得高效、精准。

  “我们将社区内的人口、教育、重点人群等数据进行整合,构建了乡村最基础的信息数据库,同时结合GIS地图,将就业、救助、人口等相关信息直观呈现出来,并提供‘家门口一站式’惠民服务。”中国联通驻康保县帮扶工作队队员程浩介绍。

  “掌握的信息足够多、足够精准,才能更好服务村民!”李浩男如今深谙其理,“目前,平台已上线用户App,服务内容更加多元。像‘欢乐一家人’功能,村民们有任何诉求就可以在上面下单,社区干部就会走进村民家中帮他们解决问题,最后谁解决的、怎么解决的,还有监督机制可以全程追溯。”为了鼓励大家更多使用,App还有积分签到、兑换奖品的机制。

  如今,平台已成为中国联通帮扶构建“数字康保11311”智慧体系的重要一环,即由1个云算力中心、1套智脑中枢、3大领域智慧应用(社会治理、产业经济、公共服务)、1套对外服务窗口以及1套运维保障体系组成的全县数字治理体系已初步形成。

  “在中国联通技术加持下,全县正发力依托‘数字康保’加快推进数字社会建设,营造良好的数字治理生态,汇聚加速康保发展的‘智慧’力量。”中国联通挂职副县长石磊表示。

  

  以点及面 推动产业升级

  康保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坝上地区,气候高寒干旱,日照充足、病虫害少。在这里,一些北方常见的农作物难以规模化种植,但却为亚麻籽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不久前,李家地镇忻家房村村民张凤五的40亩亚麻籽就迎来了丰收,亩产达到150斤。“以前都是自家留种,产量不稳定不说,还担心卖不出好价格,现在从种到收都不用操心了,不仅常有专家来指导,我们还与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每年高于市场价0.2~0.3元/斤收购,今年我的收入能达到2.4万多元,比前几年增长了20%。”张凤五说。

  近年来,中国联通选定亚麻籽油深加工产业作为落实“一县一品一产业”帮扶战略的主要抓手,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形式,先后投资2100余万元帮助康保县凯阔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兴建冷榨亚麻籽油生产基地。

  在公司加工车间内,记者看到“全自动加工生产线”马力全开,从筛选胡麻、烘干、脱壳……每一个环节都有工人严格把关,保证榨出的油油色亮、品质纯。公司副总经理王秀忠介绍:“这种低温冷榨亚麻籽油,食用口感好。为了保证质量,所有从农户那里收来的亚麻籽还会先榨一部分油进行化验,确保达到质量标准。”

  目前,中国联通正围绕“种”这一关键环节,帮扶实施亚麻良种繁育试验项目,通过选育优质高产的新品种,推动亚麻良种辐射全县乃至坝上全域。

  康保县二号卜乡八大股村亚麻籽基地就是公司的合作基地之一,王秀忠拿起小小的亚麻籽向记者展示:“这是我们今年的新品种,颗粒饱满、渣子少,更适应坝上气候。以前亚麻籽只能榨油,现在脱完壳还能做成小食品。”

  截至2023年末,在中国联通的帮扶下,康保亚麻种植面积超过8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近20%,带动4个乡镇28个村2137户脱贫户实现户均年增收814元;同时,亚麻籽加工产业也稳定创造就业岗位160余个,人均月收入超3000元。

  

  聚焦民生 增添幸福底色

  石磊告诉记者,除了帮助康保在传统特色产业上发力,中国联通更注重将自身资源及技术优势与地方高质量发展深度融合,将老百姓的民生保障作为头等大事来抓。

  在康保县怡安康城大门外的街上,曾自发形成了一个“马路市场”。每天清晨,几百名附近务工人员便聚在这里等待工作机会——尤其是冬天,康保最低气温能达到零下二三十摄氏度,他们的每一秒等待都显得异常煎熬。

  直到今年1月,中国联通帮扶康保县建设的零工市场正式揭牌运营后,广大务工者才得以走进了自己的“家”。

  这里不仅有宽敞明亮的大厅、整齐排列的座椅、设置周到的服务窗口,还有承担农民工技能培训任务的专门区域。“今年以来,我们已为务工人员开展技能培训50余场,辐射3000多人,帮助2000多人实现精准就业。”康保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就业服务中心副主任赵雅欣说。

  58岁的康保镇东关村村民李民富,刚刚在零工市场找到一份县小商品城的家电维修工作。他高兴地告诉记者:“我腿脚不便,一年多也没找到个活儿干。现在县里建了这个就业平台,把个人技能情况和打工意向登记在案,就有工作人员协助提供招工信息、选配岗位。”

  此外,中国联通还聚焦康保群众“急、难、愁、盼”,在政府与百姓之间架起了沟通互动的“桥梁”,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民生直通车”综合性便民服务平台。

  康保县数政局工作人员李彦文介绍,“民生直通车”是通过中国联通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搭建的数字化平台,全天候全覆盖受理百姓求助、投诉、咨询等非紧急类政务服务,能解决的当下解决,远程解决不了的立即发至承办单位,问题解决最晚不超过3个工作日,现在已成为百姓解决问题的首选。

  “前天有居民反映顺安小学附近的一条马路应设置一个红绿灯,我们经过分析后给相关单位发送建议函,核实后红绿灯很快就加装好了。”李彦文说,截至目前,民生直通车已受理事项535件,群众诉求响应率100%,办结率98.32%。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