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渔业渔政 日期:20241018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 珠江流域重点水生生物斑鳠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州罗甸举行 2024年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多措并举消除非法捕捞隐患 “芯片鱼苗”走俏市场 国内首个渔业用灯测评实验室通过CNAS评审 程长庚:退捕转产当“老板”
  006版:渔业渔政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黄河流域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工作仍然面临严峻形势
· 珠江流域重点水生生物斑鳠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州罗甸举行
· 2024年中国渔业经济专家研讨会在京召开
· 多措并举消除非法捕捞隐患
· “芯片鱼苗”走俏市场
· 国内首个渔业用灯测评实验室通过CNAS评审
· 程长庚:退捕转产当“老板”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1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珠江流域重点水生生物斑鳠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州罗甸举行

宿鑫 蔡晓丹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冯建伟

  10月12日,珠江流域重点水生生物斑鳠增殖放流活动在贵州省罗甸县蒙江坝王河特有鱼类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顺利举行。

  斑鳠俗称芝麻剑,隶属于鲇形目、鲿科、鳠属,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有记录最大的可达16公斤,因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而得名,是珠江水系名贵经济鱼类,被称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其肉味鲜美,无肌间骨,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

  斑鳠在我国的珠江广东及广西水域、云南元江、广东韩江、福建九龙江等水系均有分布,其中,西江、浔江、黔江、红水河、南盘江等干流以及郁江、左江、右江、桂江、柳江、蒙江等支流是斑鳠在珠江流域的主要分布区。斑鳠对水环境的要求较高,是水质好坏的指示物种,对维护当地水生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近年由于各种因素叠加影响,整个流域的斑鳠野生种群资源量锐减,在202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其野外种群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

  据悉,目前国内在贵州、广东、广西、湖南、四川等地均有科研机构及企业在开展斑鳠的人工繁育研究,但仍存在亲鱼培育、人工取精、精液保存及苗种批量化繁育等技术难关。2013~2023年间,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以下简称“珠江所”)调查摸清了斑鳠资源的自然分布区,并于2024年获得雌雄端粒到端粒基因组,为后续种群遗传学、繁育及性别鉴定分子标记的开发提供数据资源;贵州大学2022年联合罗甸县斑鱯保种场实现人工培育鱼苗10余万尾,2023年继续繁育出苗10余万尾,并且单次孵化率成功突破75%。

  活动由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指导,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主办,罗甸县人民政府和罗甸县农业农村局承办,珠江流域渔业管理委员会办公室、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黔南州农业农村局协办。此次放流共放归斑鳠鱼苗9.93万尾,有效补充了斑鳠的野外种群资源,派发斑鳠、鼋、珠江土著鱼类、外来物种入侵等各类宣传单张超过1000张,有效提升了社会对斑鳠的保护意识。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