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科普开放日上,小朋友们参加试吃活动。 资料图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举办的“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科普开放日活动,引领公众共赴一场关于猕猴桃前世今生的奇妙探索之旅。
活动当天,武汉植物园(兼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主任王青锋研究员在楚杉科普讲堂给百名学生和家长讲述了猕猴桃的栽培驯化历史。从《诗经》中对猕猴桃的古老记载,到未来猕猴桃产业的发展和布局,娓娓道来猕猴桃数千年的发展历程。
随后,一场视觉与味觉的双重盛宴在猕猴桃科普展中上演。孩子们对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汇聚的千余份珍稀资源及上百份栽培品种(系)充满了好奇,展览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了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的辉煌成就与科研历程。软枣猕猴桃、毛花猕猴桃、阔叶猕猴桃、网脉猕猴桃、安息香猕猴桃……几十种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的猕猴桃实物竞相展示着家族的庞大与多样。
现场试吃环节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资源与育种中心的李大卫研究员现场介绍了武汉植物园自主选育的多个猕猴桃品种,它们已在全球多个国家实现商业化种植与推广,形成了显著的国际影响力。黄文俊副研究员带领工作人员给大家分享了“东红”与“金美”两大明星品种,它们以其独特的风味赢得了在场公众的交口称赞。在品鉴会上,公众在专家的指导下对猕猴桃进行了细致的品鉴打分,为猕猴桃育种和市场化提供了宝贵的反馈。
此次“国家猕猴桃种质资源圃(武汉)”科普开放日活动不仅是加深了公众对猕猴桃这一水果的认知,更是一次“大食物观”理念课程的生动实践与传播。通过这场猕猴桃的奇妙探索之旅,公众领略到了这颗中国原生水果的非凡魅力与科研价值,更深刻感受到了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中国对全球食物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贡献。
据统计,本次活动参加报告的人数为140人次,参与展览和品鉴的人数超过200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