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41010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人道服务能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碗小吃里的幸福 何立峰率中央代表团赴兵团草湖项目区慰问调研 研究部署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农业发展等工作 图片新闻 同是中国心,共铸中国梦 导读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聚焦高质量发展提高人道服务能力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和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 一碗小吃里的幸福
· 何立峰率中央代表团赴兵团草湖项目区慰问调研
· 研究部署推进帮扶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智慧农业发展等工作
· 图片新闻
· 同是中国心,共铸中国梦
· 导读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碗小吃里的幸福

——回访“沙县小吃第一村”俞邦村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镜头回放:

  2021年3月23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考察时来到了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革命老区村——俞邦村,在小吃摊边、特产店里、村民家门前,同乡亲们亲切交谈,详细了解沙县小吃发展现状和前景,并鼓励大家,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

  

  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夏茂镇俞邦村考察至今已有三年多的时间,回想起当时的情景,许多村民仍历历在目。俞邦村原党支部书记俞广清说:“习近平总书记非常亲切,他在村里的小吃民俗文化馆前发表的讲话振奋人心。”

  三年来,俞邦村村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小吃产业,全心全力建设自己的村庄,用勤劳与智慧写出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如今的俞邦村,处处生机勃勃,人人宜居乐业。一碗小吃,透出无限幸福。

  

  产业求变:沙县小吃继续引领风骚

  从20世纪90年代初第一批沙县人外出开店,到如今享誉全国乃至走出国门香飘海外,30多年来,沙县人带着沙县小吃在不断前行的路上用勤劳与智慧创新求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精彩。

  在有着“沙县小吃第一村”之称的俞邦村,俞广清有着讲不完的小吃故事。回忆起当年自己和小舅子在福州开小吃店的情景时,他告诉记者,刚开始生意不大好,为了吸引客人,他在红纸上写了八个大字:“一元进店,两元吃饱”,贴在了店门口。“一下子,我们市场里摆摊的、卖肉的都来店里吃。”

  简简单单八个大字,让俞广清和他小舅子的小吃店火了起来。

  与此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厦门、武汉……沙县小吃店也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芋饺、炖罐、拌面……这些乡村美味让当地的消费者大饱口福。也正是在一家家小吃店的支撑下,俞邦村人很快走上了致富之路。

  随着规模不断扩大,沙县小吃开始向产业化发展,逐步实现了原料加工、食材供应的产业链条延伸。除了本身的可口美味之外,产业链延伸也是这么多年来沙县小吃经久不衰的关键原因。

  俞广清很早就不开小吃店了,转向种植和加工,为小吃产业供应原料。他说:“要把好的食材从沙县带出去,就要在村里把种植和加工的事干好,不仅保证食品安全,还能增收。我在村里种植了300多亩红芽芋,就是做芋饺的原料。”

  正如俞广清所言,沙县小吃产业今后必定会更好,让俞邦村人不仅可以在外做小吃赚钱,也可以在家种原材料赚钱,还可以发展加工、物流、配送、文旅,实现乡村产业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俞邦村考察时指出,沙县人走南闯北,把沙县小吃打造成了富民特色产业。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要抓住机遇、开阔眼界,适应市场需求,继续探索创新。

  三年多来,沙县区铆足干劲,全力推动小吃产业的转型升级,引导小吃产业向标准化、产业化、连锁化、国际化、数字化方向发展。对于俞邦村而言,抓好每一个机会都至关重要,只为沙县小吃继续引领风骚。

  

  多业兴村:走出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子

  品小吃,看樟树,游廊桥,喝冬酒……在俞邦村,你可以放松身心来一次沉浸式乡村之旅。除了吃吃喝喝,走走看看,还可以在民宿里住上几天,因为村里独特魅力的历史、红色、沙县小吃文化也是引人注目的。

  走进俞邦村小吃民俗文化馆,古朴的木房与精心的布展,一下就把人拉进了沙县人当年创业的历程之中。三三两两的游客不停地赞叹,“原来沙县小吃还有这么多的故事”“沙县人的拼搏精神叫人敬佩”“做任何事情,诚信都得放在第一位”……

  穿越历史的长河,有太多的激励人、感动人的故事沉淀在俞邦村,成为村里人的文化滋养,也成为兴村强村富民的文化支撑。

  看,村口那棵距今1014年的千年古樟树,曾是俞氏家族俞肇的读书处。俞氏是征闽大将军俞朝凤的后裔,至宋代,俞氏家族俞括中榜进士,官居承议郎、虔州通判;其子俞敷中榜进士,官居府尹;其孙俞肇中榜进士,官居户部尚书。一门三进士的佳话由此传颂。

  听,1928年那振奋人心的时代钟声。那年夏天,中共沙县特别支部成立,俞邦村成为重要活动地。烽火年代,俞邦村村民为红军、游击队送粮、水等基本生活物资,一部分村民还主动参加作战,为新中国的建立贡献了力量。

  正是从深厚的文化中不断汲取营养,俞邦村振兴动力才更足。

  近年来,俞邦村以小吃民俗文化为基础,不断发掘历史和红色文化,积极推进乡村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大力实施乡村建设改造提升,建立“小吃+旅游”模式,走出了一条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

  2023年年初,俞邦村被省里评选为“美丽乡村休闲旅游点”。今年年初,俞邦村又传来了一个好消息,村里的俞情未了·瓦窑民宿入选全省50个乡村“五个美丽”建设典型案例。

  对于俞邦村而言,每一项荣誉都是其振兴路上开出的花。

  俞邦村党支部书记张昌松说:“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走文旅融合路的信心。2022年,村里全面提升了文旅融合发展的新业态,比如中小学研学基地、露营地、乡村民宿等,同时深入挖掘小吃民俗文化馆的功能,让传统与现代碰撞,唤醒乡愁,让来了的游客能留下来,让来过的游客还想再回来。”

  

  成果共享:齐心协力共创幸福和谐村

  “在创造美好生活新征程上再领风骚。”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俞邦村考察时留下的美好期许。

  多年来,俞邦村群众虽然靠着小吃产业早已富了起来,但他们并没有停下追求更加幸福生活的脚步,而是把更多的精力用在乡村振兴上,将村庄建设得更美、更和谐,让越来越多的人共享发展成果。

  村里的龙凤桥、龙鳞坝、吊索桥、沿河步道、森林休闲步道等基础设施项目,正是通过共建共享、筹资筹劳等方式干出来的,让村庄变得格外亮丽、更加宜居。闲暇时候,村民聚在一起回忆往事、聊聊家里变化,不管怎么样,都离不开沙县小吃这个关键词。

  说起沙县小吃给家里带来的变化,村民张秀姬开口便来:“没有沙县这个小吃,我们的生活没有这么‘痛快’。我讲实话,现在年纪大了,但生活真的什么都满足了,村里房子有了,城里房子也有了,养老保险也有了,每年还给孩子们一些补贴,不用他们操心我们的养老。”

  立足于小吃产业,但又不局限于小吃产业,而且要从俞邦村一个点向周边村庄连线、成面,只有这样发展的成果才能不断扩大,共享成果的人才会更多。

  2022年7月,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俞邦村创新发展模式,与周边的长阜、松林、儒元、东街、西街等5个村实现跨村联建、联村发展,并成立了夏茂镇俞邦片区党委,张昌松担任党委书记,着手打造乡村旅游示范带。

  不仅如此,张昌松和其他村的5位党支部书记还亲自上阵,共同打造了抖音IP——“小吃书记”,为全国网友介绍沙县小吃文化、制作工艺、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当然还少不了乡村的幸福生活。现在“小吃书记”的粉丝量已经超过了6万。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