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41008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何立峰率中央代表团赴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慰问调研 图片新闻 风景“美如画” 日子“甜如蜜” 澎湃乡村振兴新动能 18年,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 庆祝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成立7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
· 何立峰率中央代表团赴兵团八师石河子市慰问调研
· 图片新闻
· 风景“美如画” 日子“甜如蜜”
· 澎湃乡村振兴新动能
· 18年,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10月08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云南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18年,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张健楠

  今年年初,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建设相关内容再一次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随后,农业农村部安排重点工作进行部署。

  虽说农技推广正在不断释放服务、示范、带动效能并催动广袤乡村千万产业迭代升级,但体制不顺、机制不畅、经费不足、队伍不稳、能力不强等老难题却一直“如影随形”。革除沉疴,云南在2006年以来的新一轮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中,实现了“80%的农户、90%的农企都会找当地的农技人员咨询生产中遇到的问题”,殊为不易。

  面对前来请教改革经验的同仁,一位亲历了云南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大部分过程的工作人员说,“法宝”正是要稳定队伍、提升素质、回归主业,强化公益性服务功能。同时,要鼓励各类社会化农业科技服务组织,创新市场化农技推广模式,打通科技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

  点面结合 打“组合拳”

  明思路定打法、聚资源汇合力,基层农技推广服务大网不再“网破、线断、人散”,而是纵横交错、全面铺开

  农技推广由来已久,却经历反复。

  新中国成立以后,一穷二白、百废待兴,党把农业恢复作为一切部门恢复的基础。针对农业科技落后的问题,1955年党的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农业部门应该有计划地将农业技术推广站建立起来。

  然而,遍布全国每一个乡镇的农技推广体系给各地财政带来了较大的负担。自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来,随着农技推广投资增速的减缓,许多地方的乡镇农技推广机构名存实亡,全国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元气大伤。

  改革往往以问题为导向,政策取向自然能准确反映难题所在,2006年8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要求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的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自此,云南先后实施了以“县级管理”和“乡镇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改革。

  近些年,云南农业农村厅主动靠前作战,打破行政界限,加强与组织、编制、财政、科技、人社和教育等有关部门的沟通协调,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持续加强省、州、县、乡四级国家公益性农技推广体系建设,以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项目为抓手,从“点”上建设落地90个省级以上科技小院和35个“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从“线”上率先在全国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达22个,覆盖全省农业重点产业,组建129个农科服务团;从“面”上联动3.6万名农技人员,将原本多头分散的涉农科研院所、高校、服务站点全部抓拢在一起,拉起一张“专家定点联系到县、农技人员包村联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农技推广服务大网。

  然而,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基层农技推广早已不局限于种养。一位乡镇农技推广人员曾感叹新时期新变化:“我们现在的工作任务从原来的10余项拓展到了20余项,防返贫监测、户厕改造、乡村治理等都要干。”

  诸如此类的变化折射出一个现实问题:布局通盘的改革和发展,就像要提起一块豆腐,只在一点着力是提不起来的。为此,云南打出一套政策、资金、人才等资源“组合拳”。

  ——按照“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农民受益”的原则,持续落实“茶十条”“咖六条”“牛九条”等产业奖补政策。

  ——制定实施《云南省科技成果转化奖补资金管理办法》等系列文件,从“重转化、降成本、强攻关、放管服”等多个方面,充分释放农业科技服务动能;设立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奖纳入省级评比达标表彰活动;明确“在乡镇及以下事业单位工作的农业科技人员,可不受高级岗位数额限制,评聘相应专业技术职称”。

  ——出台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效能提升三年行动方案,从全省129个县、市、区每年遴选1/3以上的基层农技人员参加5天以上异地脱产培训,课程安排上是缺什么补什么,干什么学什么;基层治理、市场营销等农技人员所需所缺课程按计划开启,预计三年内实现全省农技人员培训全覆盖。

  一套“组合拳”打通了云南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任督二脉”,农技推广队伍活力十足。

  一主多元 两难自解

  一头助粮安、一头多赚钱,农技推广寻求粮经协同发展的多目标最优解,需要政府供给和市场主体“双剑合璧”

  楚雄州永仁县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昼夜温差大,日照时长仅次于西藏拉萨,被称为“阳光之城”,加之1700米的海拔和充足的林地资源,是发展芒果产业的“理想之城”。

  “芒果套玉米,不仅玉米没收成,还影响了芒果通风、结果。”提起父母种的芒果,在永仁县哲林芒果种植基地担任副厂长10年之久的罗泽富哭笑不得,“父母说,‘不种玉米种芒果,早晚要挨饿’。”

  这种令人啼笑皆非的“粮经矛盾”折射出一个事实,在资源总量特别是耕地面积的硬约束下,云南该如何寻求粮食生产与经作发展的多目标最优解,解决包括农技推广在内的资源要素在各类产业发展中的平衡配置问题。

  对此,昭通市巧家县农技推广中心主任赵荣认为,抓粮是国家的战略要求,拿钱是老百姓的增收渴求,对云南这样一个全国脱贫县和重点帮扶县数量最多、脱贫人口规模最大的边疆省份,二者万不可偏废。

  云南要求各粮食生产县在发展特色主导产业的同时,必须建设不少于1个粮食类科技示范展示基地。目前,全省推广省级先进适用农业技术493项次,农业主推技术到位率超95%,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4%,粮食播种面积同比增0.8%,再创历史新高,超额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开展粮油作物单产提升行动,示范区水稻、玉米、马铃薯亩产提升20%以上。

  在红河州蒙自市超级杂交水稻高产攻关试验田,草坝镇副镇长王磊告诉记者,当地联合袁隆平院士专家团队及精确定量栽培专家团队,实现超级杂交水稻“卓两优1126”百亩连片种植基地亩产1186公斤,创下蒙自最高纪录,“只有示范带动农民走粮食高产高效这条路,农民种粮才有积极性,国家粮食才安全。”

  然而资本是逐利的,在与市场的交锋中,粮油种植技术推广逐渐退守为公益性推广机构的“纲”。随着农业农村经济商品化进程加快,农户日益增长的多样化农技服务需求与单一的政府农技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吸纳市场主体来推广实用性强、产生效益快和具有地域针对性的经作种植技术迫在眉睫。

  “经营性服务组织对市场需求更加了解。”永仁县农广校校长起国伟眼界开阔,“需要构建以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为主体、科研院校等社会化服务力量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市场化服务力量为重要支撑的一主多元的新型农技推广服务架构。”

  从海南引进的哲林实业有限公司正是永仁县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哲林公司副总经理雷端元告诉记者,为在永仁县形成规模效应,公司在示范带动农户发展芒果产业之初,一并出资帮每家农户打理出20亩芒果林,平整土地、铺设水网、提供种苗……重在给农户提供一步到位的产前服务。

  全县10.7万亩规模上来后,哲林又联手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热带亚热带经济作物研究所芒果研究团队,花大力气培育新品种,改嫁接苗为实生苗,严格控制树形、树势、压花时间、挂果量,逐渐示范带动当地果农“尊重植物生长规律,重在养树”,形成了永仁县高原特色晚熟芒果同海南三亚、广西百色、四川攀枝花错季上市的市场新格局。

  面向市场 贯通全链

  脱离市场谈推广属无源之水,农技推广正联着小农、带着需求,奔向科技创新的源头

  “推广好了,有人杀鸡给你吃;推广不好,有人拿扫把赶你。”回想起在昭通这片大山大水大峡谷投身马铃薯种薯产业的情景,巧家县洪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掌舵者李昱霖道出企业成败的关键,农民要的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好种薯,企业盼的是科研转化成果实打实地卖出去,“只有农户赚钱了,马铃薯打开市场了,自己的企业才能生存。”

  类似李昱霖,多位业内人士向记者表达了一个同样的观点:市场需求是一项农业技术能否迅速推广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对于农技推广主体来说,经济利益和投资回报相当程度上决定着一项农业技术推广的内在动力和外在竞争压力。

  蓝莓,因富含花青素且具有保护眼睛、增进记忆、减缓衰老等功效,近年来受到市场热烈追捧。蒙自市缤纷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看好蓝莓的发展潜力,开始在草坝镇布局蓝莓商业版图,示范带动当地发展300亩蓝莓,并以每年两三千元的打包价为分散经营的小农户提供多环节的社会化服务,带其进入现代农业发展轨道。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市场有着天然的敏感和优势,所提供的农技推广服务也逐渐由产前、产中向产后延伸。巧家县丛林现代农业种植有限公司依托强大的市场资源渠道,将带动农户种植的大球盖菇全部保底收购,每斤单价最高20元。

  蒙自市西北勒乡盛产冰糖心苹果,但由于多年来小农户粗放经营,加之近几年国内外水果全品类产能的不断释放,西北勒苹果在市场竞争中逐渐落了下风。

  为实现商品到货币“关键的一跃”,西北勒乡村集体企业水润开发有限责任公司CEO杨妮佳正下着一盘大棋。她计划同其他乡镇的村集体公司抱团成立一个红河州生鲜农产品线上平台:“产品多了、渠道广了,我们的资源、议价能力都会改善不少。更为关键的是,可以借此机会把农资农药纳入平台,通过集中采购、农业大数据分析、远程连线等手段,为广大小农户和遍布乡间的农资农药零售店提供更加普惠、透明的服务。”

  蒙自市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倪忠泽长期追踪服务高原特色产业,他告诉记者,云南高原特色产业要想突出重围,除了要在“三品一标”上下功夫,还要补齐农机装备这一短板,大力推广轻简化的栽培模式,以适应山区劳动力不足这一现实困境。

  不止蒙自,云南山区对农机装备的渴求,反映了我国农业科研-转化-推广“三级跳”中存在的普遍性难题——重科研、轻转化、难推广。农技推广连接科技与产业、生产与市场,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农业生产力的关键,基于此,云南正以基层农技推广“产业链”的底层需求去倒逼“科研链”的源头创新。

  9月初,云南首批重大技术攻关“揭榜挂帅”项目十项榜单发布,从成百上千条用户需求中凝练形成的三项高原特色农业项目成功入选,“高原山地农业轻便智能化作业机械关键技术与装备开发”位列其中。

  期待不久的将来,这些用户急需急用的技术装备扎根广袤乡村!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