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郭凤莲和她带领的“铁姑娘队”,在一个时代留下靓丽的印记。
当记者顺着宽阔的水泥路走进大寨景区,看到当年郭凤莲参与修建的漫山遍野的梯田,用石头垒起的石坝,四通八达的沟渠,不禁慨叹,老一辈大寨人用肩膀、用双手、用农具,竟能建造出如此伟大的工程。尤其是“三战狼窝掌”景点,这条沟3里多长、2丈多宽,比别处的山更高、坡更陡,垒坝用的石块更大,凝结了许多聪明智慧。当年,不屈不挠的大寨人以气壮山河的气概向恶劣的自然条件发起挑战,经历一次次困难、失败之后始终不退缩,如愚公移山般取得了最终胜利。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郭凤莲提到最多的就是一个“干”字。这个字既是她奋斗一生的真实写照,更道出了大寨村的生动故事——美好生活是大寨人用肩膀担来的,用䦆头刨出来的,用双手垒起来的,是脚踏实地干出来的,是艰苦奋斗拼出来的。
郭凤莲以及她带领的“铁姑娘队”,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女性力量和担当的代表。她们自立自强,在建设新大寨的战线上,冲锋在任务最艰巨的地方,顶起“半边天”,推动大寨走向新的繁荣。她们的活力鼓舞人们的劳动热情,是大寨村跳动的音符。她们作为大寨民兵连的重要力量,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
如今的大寨村,当年村民战天斗地、治山治水留下的宝贵财富,与改革开放后村民“二次创业”结出的累累硕果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交相辉映。
当年的“铁姑娘”们经历岁月的洗礼,早已两鬓斑白,但她们的内心依旧火热。从用自己的双手建设大寨、把穷山沟改造成米粮川的“铁姑娘”,到兴办一个个企业、带领村民依靠勤劳和智慧过上富足小康生活的带头人,再到为老百姓发声的全国人大代表,郭凤莲遇到过一个又一个困难,都被她一一克服。这股精神,仍在继续传承和发扬,成为新时代向前发展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