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专题 日期:20240920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003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9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湖北省仙桃市黄鳝产业绿色转型发展纪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眉 赵博文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全国黄鳝美食邀请赛现场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仙桃鳝鱼粉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红柳烤鳝片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黄鳝美食 鳝龙天下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仙桃农展馆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仙桃黄鳝生态养殖基地

  

  

  好水 好鳝 好生态

  

  黄鳝苗种选育

  本版图片由仙桃市委宣传部提供

  

  浮床设施养殖、稻虾鳝生态养殖、温棚室内流水养殖……在湖北省仙桃市,新颖多元的黄鳝养殖方式,正悄然改变着黄鳝产业的传统面貌。2023年,仙桃黄鳝产量达8.04万吨,占全国的22.66%,可以说全国每5条黄鳝就有1条产自仙桃,今年预计产量可达9.5万吨,带动鳝农实现亩均收入超2万元。

  近年来,仙桃市始终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积极响应湖北省委关于“流域综合治理推动四化同步发展”的战略部署,将绿色生态与产业发展紧密结合,深入推动黄鳝产业的转型升级。通过流域单元的系统治理和水资源的优化利用,仙桃黄鳝养殖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为黄鳝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路径。

  

  模式创新:绿色养殖重塑产业生态

  在剅河镇千桥村,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稻虾鳝生态养殖基地内,金黄的水稻随风轻摆,散发着阵阵诱人的稻香,偶尔可见几只白鹭悠然自得地穿梭其间,或低头觅食,或振翅高飞,增添了几分生动与和谐。这里,2万亩晚稻即将迎来收割季。

  “一年下来,每亩田大概有黄鳝40斤、小龙虾250斤、水稻1300斤,一亩产值近万元。”合作社理事长陈树告诉记者,黄鳝吃小龙虾,合理控制虾鳝比例能使小龙虾密度自然减少,虾的品质可以提高一到两个等级,售价也能提高30%左右;稻虾的粪便又能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改善农田生态,提高水稻品质,每斤可高出市场价格约0.3元。“稻田中的黄鳝从第3年开始就可自繁自养,成本更低,能比传统的稻虾模式亩均再增收1000元以上。”陈树说。

  一水三用,一田三获。随着黄鳝与小龙虾的加入,传统稻田转变为生态共融的绿色田园,真正实现了经济与生态的双赢。在农业农村部行业专项(黄鳝项目)首席专家杨代勤指导下,2022年祥宇种养专业合作社开始推广稻虾鳝绿色生态养殖模式,实行无抗养殖、不打农药的种养理念,力争做到“无公害、绿色、有机”的食品标准。预计到2025年,稻虾鳝综合种养面积可达20万亩。

  随着仙桃小流域综合治理工作的持续深入,黄鳝养殖创新突破不断,生态绿色养殖模式日益成为主流趋势。与剅河镇千桥村不同,张沟镇西堤村的黄鳝绿色养殖则特别注重水质的调控与保护。望向鱼塘,一口口网箱呈“井”字型布局,每口网箱周边都安装了蓝色的浮筒,让网箱漂浮在水面。这是宏茂水产集团打造的浮床式生态黄鳝养殖技术。

  “雨季水位过高时,浮桶能抬高网箱高度,防止黄鳝淹死、逃走;高温时安装遮阳网,降低网箱和水体温度,为黄鳝创造舒适的环境。”宏茂水产集团技术总监高立明说,公司将沿海地区的浮床养殖技术与仙桃本土网箱养鳝技术有机结合,为黄鳝打造一张可移动、可升降的浮床,而且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培藻、培菌方式改善水质。

  宏茂水产集团采取“公司+基地+银行+农户”的运营模式,吸纳养殖户加入浮床生态养殖示范区,公司提供鱼塘、鱼苗、饲料、技术、收购等服务,农户只需负责喂养。西堤村黄鳝养殖户田红良承包了25亩,预计今年黄鳝单口网箱产量高达110斤。“我的网箱起鱼后能有110斤左右,比其它网箱养殖超过20斤左右,收入能增加大约700元。”田红良说。

  养鱼即养水,好水养好鱼。在长江十年禁渔政策和流域综合治理持续推进的背景下,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陈场镇的鳝农们亲眼见证了水质改善带来的渔业资源恢复。“今年,我们从湖北的孝感、潜江,还有安徽等地,收购了40多万斤野生鳝苗。”文辉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陈朝辉表示。

  近年来,仙桃坚持“养鳝先治水”,把流域单元系统治理作为壮大黄鳝产业的基础性工程,积极争取中央渔业发展补助资金3900万元,推进23721亩黄鳝池塘集中连片标准化改造和尾水治理项目建设,以优良水质保障黄鳝品质。

  

  品质引领:标准把控铸就品牌价值

  每年7月到10月,黄鳝市场都会迎来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张沟镇先锋村的黄鳝交易市场,天还不亮便已人声鼎沸。来自全国各地的鳝鱼批发商聚集于此,穿行在一排排塑料箱之间,仔细挑选肥美鲜活的黄鳝,好不热闹。

  20多年来,黄鳝交易市场已经是全国最大的黄鳝原产地交易市场,由国家发改委编制的中价·仙桃黄鳝价格指数(EPI)从这里发布,成为全国黄鳝价格的“风向标”。先锋村党支部书记朱传宝介绍:“我们这个市场虽然只有40亩,但年交易额已超过6亿元,高峰时每天有超过20万公斤的黄鳝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小小村子里的交易市场,缘何引领全国黄鳝价格走势?秘诀在于“质优”。

  黄鳝交易市场专门设立了药残检测室,对每一批入市的黄鳝进行严格检测,严把交易的首道“质量关卡”。“药残合格才能进入市场,一旦发现超标情况立即拦停并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上报,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鳝。”朱传宝说。

  依托黄鳝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仙桃市推行检测报告加承诺达标合格证“双证上市”,实现黄鳝全过程质量可追溯。消费者扫一扫二维码,便可看到黄鳝从原产地到餐桌的全过程。

  大数据与黄鳝产业的跨界融合,让可视化、集成化、智能化养殖成为现实。通过仙桃市黄鳝农产品供应链平台,全市10.6万亩养殖面积、210万口养殖网箱、近200家企业以及2.7万从业人员信息被纳入数字化管理。

  伴随《黄鳝池塘网箱养殖质量控制技术规范》《黄鳝病害防治技术规程》《活体黄鳝分级标准》等规范标准的实施,鳝苗入池、饲料投喂、用药安全、尾水处理等均实现了标准化管理,不断推进产业向绿而行、向新而进。

  2023年8月,湖北出台《省委农办关于支持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简称“鳝七条”),“仙桃黄鳝”被认定为湖北省区域公用品牌。据了解,预计今年“仙桃黄鳝”的品牌价值将突破200亿元。

  作为湖北省的一张特色美食名片,小小黄鳝不仅承载着仙桃文化的精髓,更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成为了餐桌上的一道亮丽风景。

  粉蒸鳝鱼、红烧黄鳝、爆炒鳝丝、蛋丝鳝鱼汤……一道道由黄鳝烹饪而成的精美菜肴,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每逢节假日,更是有不少游客专程前往仙桃尝鲜。“没想到黄鳝可以做出这么多菜,让我们信心大增。”养殖户彭丽平欣喜不已,黄鳝菜品多、味道好,能吸引更多的食客,销量也会水涨船高。

  在仙桃,黄鳝早已超越了传统餐厅美食的界限,正在以即食零食、预制菜等新形态出现在市场上,让味蕾享受跨越时空限制。藤椒鳝片、鳝鱼粉丝、粉蒸鳝鱼……走进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各式各样的鳝鱼制品琳琅满目。

  “鳝鱼好吃,但鳝鱼体表遍布黏液且不易捕捞,处理起来很麻烦。”湖北允泰坊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杨克勤说。2020年,他找准了黄鳝深加工的切口,研发出几种多功能鳝鱼清洗宰杀全自动机器,并通过液氮锁鲜技术留住了黄鳝原有鲜度和口感,深受市场欢迎。为了让仙桃黄鳝“游”得更远,杨克勤还积极同科研院校合作,将黄鳝“吃干榨净”,不断延长黄鳝加工产业链条。

  “很多产品都被武汉、长沙等大城市的生鲜超市和餐饮店提前订购了。”杨克勤表示,目前,研发团队研制出了近20个黄鳝深加工产品,部分产品还漂洋过海,出口到美国、新西兰等国家,年销售额达1亿元。

  

  要素支撑:政策金融共促转型升级

  “这120万元流动资金,帮了我大忙!”先锋村养殖大户熊启红说。去年底,由于资金短缺,熊启红的养殖事业一度陷入困境。关键时刻,仙桃农业银行及时为他量身定制了“惠农e贷”金融支持方案,仅3天时间就发放了贷款,解了燃眉之急。

  熊启红的故事并非个例,随着黄鳝产业的蓬勃壮大,金融支持成了推动其发展的关键引擎,多样化的金融产品和精准的服务策略,有效缓解了鳝农资金难题,帮助黄鳝养殖实现规模化、专业化的转型升级。

  “如果有鳝农缺乏扩大生产规模的资金,还能用交易数据做背书贷款,最高能有300万元。”朱传宝介绍,2021年上线的智慧交易结算系统彻底革新了先锋黄鳝贸易市场的运作模式。

  以往,市场依赖手工称重、手写凭证和繁琐的手工记账,不仅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还伴随着做假账、冒领的风险。现在,不仅交易中手工账务处理的“痛点”得以解决,每日的交易数据还能实时、准确地反映在电脑上。基于这些数据,交易市场推出了背书贷款服务,免费为符合条件的养殖户提供最高300万元的贷款额度支持,有效缓解了养殖户的资金压力。

  2023年,仙桃市金融机构为黄鳝产业链累计投放贷款15.33亿元,为产业注入强劲的资金动力,先锋村的养鳝规模也从2018年的不到3000亩扩充到现在的7500亩。

  在资金保障之外,仙桃市还着眼于产业发展长远布局,2021年起,进一步明确了黄鳝产业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具体措施,谋划黄鳝产业示范带、张沟黄鳝全国农业产业强镇、西流河稻鳝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一带一镇一园”黄鳝产业核心示范区建设,并从全产业链条出发,多措并举推动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

  2023年9月,湖北黄鳝产业集团投资1亿元,致力于打造全国最大的工厂化、规模化育苗中心,为黄鳝规模化养殖奠定基础。同时,《仙桃市黄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简称“鳝22条”)的出台,进一步细化了对黄鳝养殖的扶持措施,在养殖方面对符合要求的新增网箱每口奖励10元、稻虾鳝连片种养100亩每亩奖励300元,精准对接了养殖户的实际需求。

  在张沟镇三同村,“小塘并大塘”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连片整齐的黄鳝养殖池取代了往日的零散小坑塘,“过去,张家3亩、李家4亩,有的种藕、有的喂鱼,基本是靠天收。”三同村党支部书记张峰说,原来的空闲塘、低效塘被打造成10亩、20亩不等的标准化养殖基地,新增黄鳝养殖面积50多亩。

  截至今年8月,仙桃新增2万亩网箱专养、4万亩综合种养面积,全年黄鳝网箱养殖面积15.1万亩、综合种养面积10.1万亩。

  在繁育能力提升、产业链条升级的新阶段,人才成为未来支撑黄鳝产业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万名鳝农”培训计划的实施,每年能培育繁养能手和产业工人约3300人。彭建国是西流河镇华严阁村的村民,有着十多年黄鳝养殖经验,由于野生鳝苗高损耗与养殖高投入的双重压力,2023年,他把家中鱼塘流转,纳入“小塘并大塘”的整合中,加入了湖北黄鳝产业集团,在科研团队的指导下,逐渐从一名传统鳝农成长为精通黄鳝育苗的产业工人,成了远近闻名的技术能手。

  “仙桃黄鳝将聚焦‘种、养、加、销、安’一体化发展,今年黄鳝苗种繁育达到10亿尾,年加工产能提升到2万吨,全产业链产值突破100亿元。”仙桃市委书记孙道军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