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农产品质量安全·广告 日期:20240919
严把“入市关” 织密“防护网” 新疆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技能竞赛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告
  007版:农产品质量安全·广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严把“入市关” 织密“防护网”
· 新疆举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人员技能竞赛
· 江苏南京市浦口区开展节前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
·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公告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9月19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严把“入市关” 织密“防护网”

——浙江省湖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提升”专项行动纪实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丁乐坤

  浙江省湖州市是淡水水产养殖大市,也是全国重点传统渔业养殖区,保障水产品质量安全,促进水产养殖行业健康发展,任务重、责任大。

  近期,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继印发了《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2024年食用农产品质量安全重点问题攻坚治理方案的通知》及《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浙江省水产养殖重点品种药物残留问题专项治理“百日攻坚”行动方案>的通知》,进一步加强对浙江省水产养殖食品安全的监管力度。

  作为在浙江全省率先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提升”专项行动的地区,今年以来,湖州市紧紧围绕攻坚治理方案的各项决策部署,坚持“问题导向”和“产管结合”,全面推进重点水产品专项治理和养殖转型升级,有效提升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严监管 执法惩处“零容忍”

  “您好,请把这一批次黑鲈鱼的承诺达标合格证出示一下。”

  7月18日凌晨,天还未亮,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执法队与湖州市南浔区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就已经开始集结,他们将对南浔区菱湖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突击执法检查,重点查处违禁用药养殖等违法犯罪行为。

  这是今年湖州市水产品质量安全“百日提升”专项行动的一个缩影。湖州市农业农村局农业行政执法队队长赵正栋介绍,本次行动针对10个重点品种,以全市所有水产养殖规模主体和重点品种养殖主体(含小散户)为检查对象。“重点检查是否持有承诺达标合格证,是否存在添加违禁药物等行为,抓好水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质监和执法人员对水产品开展常规检查的同时,实施执法抽检,并做好溯源信息登记,对快检不合格的主体,第一时间通知接受监督管理。”

  8月21日,调研重点品种牛蛙养殖情况,全面推进牛蛙养殖尾水治理;8月22日至23日,对重点品种养殖过程中投入品使用和养殖尾水进行治理;8月24日至25日,对全市重点品种养殖主体进行突击检查,检查养殖户30余户……

  自“百日提升”专项攻坚行动以来,湖州全市广泛开展行动,有针对性开展分类监管。为全方位摸清底数,对10个重点品种(鳊鱼、大口黑鲈、鲫鱼、乌鳢、鳙鱼、黄鳝、牛蛙、泥鳅、龟鳖、黄颡鱼)涉及的801家养殖主体开展全面建档立卡,发放《水产品养殖经常出问题药物清单》等宣传资料8000余份,并逐个签订行政告知书。

  湖州市农业农村系统还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积极开展水产品交易市场、农批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治理专项执法行动,对在市场领域联合行动中发现的问题线索,逐一溯源查办处置,目前共有8起案件正立案查处。“比如,对德清蛙类水产品检测出金刚烷胺等停用药物情况,已进行专项执法督导,严厉查处牛蛙养殖主体违法违规行为。”赵正栋介绍。

  

  强治理 规模主体“全覆盖”

  保障水产品的安全与品质,不仅要注重销售上市环节的中后端监管,更要从源头上杜绝有害药物、添加剂的使用。

  为此,湖州市的做法是紧盯薄弱环节,赶在产品上市前从源头上发力。“我们先后8次于凌晨3时许,采取随机追踪收渔‘水车’至出鱼塘口的方式进行监督抽检,成效显著。同时,对水产养殖主体投入品仓库展开突击检查,从源头上有效查处使用原料药等违规违法行为。”赵正栋说。

  在提升日常监管能力方面,湖州市全面推进乡镇农产品、水产品质量安全网格化管理。乡镇监管员严格按照《巡查检查清单》,逐户开展巡查检查,重点检查生产记录、投入品使用、行政告知书签订、产品抽检和承诺达标合格证出具等情况,每半月更新报送一次《湖州市水产品规模养殖场(户)名录及百日提升行动情况明细表》,从而得以动态掌握专项行动开展情况。

  农产品质量安全既是“产”出来的,也是“管”出来的,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就是开展监管的重要支撑。湖州市在抽检分析上不断加大对各类水产养殖主体的抽查力度,建立起“日抽检、周研判、月通报”机制,力争规模以上主体“全覆盖”,并坚持不重复抽样。

  为保障水产品质量,湖州市计划完成定量抽检503批次,各区县组织开展定量检测1347批次,确保重点品种规模养殖主体定量抽检全覆盖。其他养殖主体开展一次全覆盖的胶体金快检,全面贯彻落实“用什么药、检什么药”原则,所有产品上市前至少再开展一次胶体金快检,计划全年胶体金快检4750批次,每批次检测不少于4个参数(孔雀石绿、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氟苯尼考)。

  “特别是8月6日以来,湖州市已完成国家水产品专项抽检16批次、完成国家水产品监督抽查15批次,暂未出现不合格。市县完成重点品种监督抽查196批次,暂未出现不合格情况。”湖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促转型 绿色生产品质高

  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非一日之功,更在于持之以恒推进绿色生产模式。多年来,湖州市着重突出养殖模式转型升级,助推产业绿色健康发展。通过全域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模式,持续推进水产养殖用药减量行动,目前创建国家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2个、省级示范区2个。

  湖州市南浔区是我国著名的淡水鱼产区,淡水鱼产量居浙江全省首位。当记者来到南浔区菱湖镇新庙里村的“跑道鱼”生态养殖基地,鱼塘中间的20余条养鱼“跑道”格外引人注目。

  记者注意到,所谓“跑道”指的是长25米、宽5米左右的水泥槽,这个水槽便是鱼儿们的“跑道”。而在“跑道”的一边,一台“推水增氧”装置能够使塘水保持24小时循环流动,定期将鱼类排泄物、饲料残渣分离出养殖水体。

  该养殖基地负责人告诉记者,传统的水产养殖比较粗放,水塘里的杂草烂泥多,夏季鱼的死亡率高、水污染严重。“相比而言,跑道养鱼不仅实现了废弃物零排放和零污染,在养殖过程中能够使水一直保持流动状态,这样养出来的鱼体质更好,用药少,生长快,肉质紧,售价也就更高。”南浔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数字化升级同样是提升水产品安全品质的“利器”。在南浔区费家埭村,养殖户施立强正用手机监测水塘情况。“现在用手机就能监测所有水塘的含氧量、酸碱度等指标,一旦含氧量低了,一键就能打开增氧机,非常便利。”

  健康的水产离不开优良的水质,实现智慧养鱼后,养殖户们可以精准掌控水质,有效提升养殖效益。“鱼少生病了,用药也更少,品质提高了,效益也更高。”施立强说道。

  如今,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走上了科技与生态并重的绿色发展之路。今年6月,湖州市南浔区成功入选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成为浙江省淡水渔业唯一绿色循环发展试点。

  此外,通过加速水产品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以渔业生态化饲养、产品高质量认定、饲料绿色化生产为目标加强规模主体培育,湖州市成功创建全国绿色食品高质高效试点区县3个,新认定一批绿色食品水产品及养殖绿色食品生产资料,促进水产业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