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紧抓西宁—海东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借助优势条件,启动实施覆盖全县20个乡镇的高原冷凉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项目,引进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蔬菜产业项目,初步构建形成了冷凉蔬菜产业集群。
作为西宁市的“后花园”,大通县海拔高,光照充足,降水充沛,气候冷凉湿润,土壤肥沃无污染,具有得天独厚的高原冷凉绿色蔬菜主产区优势。产业园建设以来,通过项目实施,全县立足冷凉蔬菜产业,从人才引进、技术服务、种苗繁育、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等全链条整合资源要素,并且采取“招商引资”“引才引智”“飞地合作”等措施,吸引了来自香港、上海、江苏、山东、河北等地的企业团队到大通谈合作、建基地、搞生产,培育形成了一批稳固紧密的联农带农蔬菜产业化生产经营主体,有效提高了全县冷凉蔬菜现代化产业化发展水平。
为进一步丰富“菜篮子”,产业园持续推进品种培优,在全县原有甘蓝、鸡腿葱、芹菜、蒜苗等35个蔬菜主要品种的基础上,引进茼蒿、豆苗、黄心芹、彩椒、西兰薹、龙牙白菜等10多个品种进行试验种植。在此基础上培强9个百千亩标准化蔬菜生产基地,打造黄心芹、豆苗、黄瓜等6个单品基地。
为了提高效率,产业园不断更新栽培模式,依托化肥农药减量增效行动等项目,推广应用“有机肥+配方肥”“有机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模式15万亩,推进蔬菜产业绿色发展。引进智能化循环式育苗设备6台,采用“循环运动式育苗设备+物联网系统+智能水肥一体机+连栋智能温室”模式,实现全过程智能化控温、控湿、控光、控苗,育苗数量增加一倍。
据介绍,产业园在景阳镇苏家堡村和土关村建成集中连片茼蒿专业化种植基地1200余亩,引进山东寿光茼蒿种植专家和企业团队,示范推广冷凉蔬菜基地水肥管理一体化和种植生产、分拣包装、预冷处理、冷链配送等于一体的标准化全程化集成技术。今年,基地可生产茼蒿四茬,累计播种面积可达4800亩,茼蒿年产量可达8160吨,预计年综合产值4000万元,年吸纳周边农村剩余劳动力2.4万人次。
预计到今年年末,全县蔬菜播种面积将达8.2万亩,产量可达24.11万吨,优质蔬菜种苗产能达3000万株。同时通过“订单生产”“定向销售”“代销代供”等多元化输出路径,预计年内蔬菜输出量可突破10万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