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片区办学经验交流研讨活动。
组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学员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多所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办学经验交流。
国家开放大学自2004年实施“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以来,体系联动,培养了大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乡村振兴本土人才。各分部因地制宜推进项目落地,积极探索创新,形成了一批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人才培养经验做法。作为“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施二十周年系列活动之一,国家开放大学决定开展“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片区办学经验交流研讨活动”。此次交流活动于2024年8月27日—30日在内蒙古自治区锡林浩特市举办,由国家开放大学、内蒙古开放大学主办,锡林郭勒盟开放大学承办,邀请华北、东北地区分部共商开放大学服务乡村振兴人才培养问题,旨在进一步总结办学成效、互学互鉴,推进项目可持续发展。内蒙古开放大学自承接项目以来,充分发挥自身系统与资源优势,践行教育使命,助力乡村振兴。
一是乘势而上,为乡村振兴培育领头人。作为带领民众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性主导力量,如何为乡村振兴培育领头人引起政府与学界的广泛关注。内蒙古开放大学利用自身系统与资源优势,20年深耕“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为乡村振兴培育基层骨干力量。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招生3.7万人,在籍生8700余名,覆盖全区12个盟市,已为自治区培养2.6万余名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了解农村、热爱农村的基层骨干力量。
内蒙古开放大学作为国家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首批试点实施院校,自2004年开始实施该项目。2011年进一步明确要服务于嘎查村“两委”干部、农村致富带头人、青年农牧民学历提升。2020年在内蒙古开放大学的积极推动下,内蒙古自治区党委组织部、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多部门联合,助力项目的深入推进。同时,各盟市分校也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如锡林郭勒盟开放大学利用“云班课”App打破学习空间时间限制;通辽开放大学通过追踪调查毕业生,有计划地针对农牧民需求开设新专业。
项目实施以来,众多基层工作者通过“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实现了学历与能力的双提升。内蒙古开放大学“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项目受到国家开放大学的高度肯定,被评为“教育部‘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试点工作先进单位”。“学习强国”平台、中国教育在线、内蒙古日报等多家媒体对学校“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进行宣传报道。在中国教育在线举办的“2022高校赋能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征集活动中,学校的《教育筑梦,赋能乡村振兴——内蒙古开放大学“一村一”项目》成功入围。
二是顺势而为,为乡村振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是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现代化能否顺利实现的关键。内蒙古开放大学精攻“求学圆梦行动”,旨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总工会、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启动自治区农牧民工学历与能力提升行动计划——“求学圆梦”行动项目的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具体由内蒙古开放大学负责项目实施。项目实施以来,已有至少1.3万人通过此项目获得学历,其中3000多人来自贫困县,项目成为内蒙古自治区“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教育扶贫特色项目。2022年以来,为进一步推动产教融合,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路径,内蒙古开放大学积极组织学生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以赛促教、以赛促学。2022年以来,学校共计获得国赛铜奖1项、区赛金奖1项、银奖2项、铜奖3项,农民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得到有效提升。
除上文提到的开放教育,学校还大力推进社区教育、老年教育和特殊教育,以服务学习型社会建设。2022年,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老年教育、职业教育三教融合发展,学校积极推动体系建设工作。截至2024年8月,内蒙古开放大学依托各盟市分校建设社区教育教学点353个、职业院校社区教育教学点24个、乡镇社区学校108所;建设社区老年学校271所,职业院校老年教育教学点70个。所建设的教学点集中在农村牧区,旨在进一步满足农牧民的终身学习需要。此外,为加强乡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2016年以来学校在全区嘎查、村或社区共建设“开大书屋”506家,总投资600余万元,进一步丰富了农村牧区公共文化生活。同时,学校对弱势群体给予充分关注。截至2024年8月,学校特殊教育共有在校生663人,累计招收本专科学生3021人。除学历提升外,学校在全区5个盟市特别是贫困农村牧区开展扫盲培训,累计完成800余人的“扫盲”培训任务。
三是应势而动,为乡村振兴培育新质人才。内蒙古开放大学在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将继续秉持“人之成人”的教育理念,积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乡村振兴培育大批新质人才。此外,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学校将进一步推动形成多元办学、多种教育类型协调发展的模式,努力建成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大学,助力学习型社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