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朱海洋 实习生 陈震宇)日前,记者从浙江省山海协作工程暨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推进会上获悉,浙江正式建立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温州市平阳县、衢州市柯城区、丽水市莲都区被调出“山区26县”之列。至此,浙江区域协调发展的重点区域将减员为“山区23县”。
作为浙江重要的组成部分,“山区26县”面积约为全省陆域面积的45%,常住人口约占15%。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这些县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多年来,浙江启动山海协作、百亿帮扶致富等举措,开展结对帮扶,推动域内资源、人才、技术等要素流动、整合,实现区域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以来,浙江为山区县量身定制“一县一策”,做强做优“一县一业”,出台了一系列超常规政策。
数据显示,通过山海协作,“山区26县”累计引进项目1.3万个,资金8400余亿元,GDP总量从2002年的850亿元提升至2023年的7933亿元,各县GDP均突破百亿元。去年,一些头部县(市、区)增长强劲,像平阳县GDP首次突破700亿元,柯城、莲都GDP则突破500亿元,三地在全省各县(市、区)中跻身中游。
会上,浙江提出,构建山区海岛县分类动态调整机制,是以改革手段集中要素资源,为了让更多山区海岛县后来居上。该机制不简单以GDP论英雄,而是强调高质量发展,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调出标准,既有体现地区经济效率的人均GDP指标,也有与老百姓息息相关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
浙江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浙江对调出的三地原有的扶持政策三年保持不变,同时,省级层面将逐一制定更为聚焦、力度更大的调出县专项支持政策,确保动态调整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
接下来,浙江将聚力推进“山海协作”双向奔富、“特色产业”聚链成群、“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消薄强村”创新发展、“生态富民”点绿成金,通过抓好这五项重点工作,持续增强山区海岛县高质量发展内生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