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2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820
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 “中国渔政亮剑2024”东海突击行动成功破获非法捕捞特大要案 把更多“望天田”变高产田 植保无人机飞上雪域高原 宣讲“轻骑兵” 传党音暖民心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会谈 幸福西堤头 生活有奔头
  00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健全为基层减负长效机制 以作风建设保障改革促进发展
· “中国渔政亮剑2024”东海突击行动成功破获非法捕捞特大要案
· 把更多“望天田”变高产田
· 植保无人机飞上雪域高原
· 宣讲“轻骑兵” 传党音暖民心
· 习近平同越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苏林会谈
· 幸福西堤头 生活有奔头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8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幸福西堤头 生活有奔头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缪翼 林单丹

  名不见经传的育种人李振东,在天津市北辰区西堤头镇季庄村有个属于自己的育种大棚,4000平方米的“小天地”就是他的“大世界”。

  “我国是胡萝卜种植、生产、出口大国,目前国内胡萝卜规模化种植达到80余万亩,但规模化种植中的杂交种子长期依赖进口。”李振东介绍。

  为了育出“中国种”,把种源牢牢攥在自己手中,李振东不懈努力。“300多个胡萝卜亲本试验材料刚刚结束收获,一个成熟的新品种已经申请了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如今,李振东觉得自己很“富有”,干着热爱的事业,有能尽情施展的舞台。

  不仅是李振东,“富有”几乎是身处西堤头镇每个人的共同感受。

  

  龙头企业引领农业产业发展

  “过去不少蔬菜种源得靠进口,现在我们可以实现出口了。”今年是李振东加入天津市耕耘种业有限公司科研育种团队的第8年,他见证了公司从小到大,育种能力由弱到强。目前,该公司已经选育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蔬菜品种100余个,拥有组培实验室1个、二代节能温室16座、授粉大棚16座,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耕耘种业“将种子自主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的底气何来?“农业产业化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我们镇加快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全力扶持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做大做强,进而提高农业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为了实现西堤头镇的产业振兴,镇党委书记张富国使出了浑身解数,助力民营经济“海阔凭鱼跃”。

  一年一度的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有千余家国内外企业参展,是种子企业进行交易、信息交流、商务洽谈的好时机。“借助这一契机,耕耘种业不仅可以扩大行业内的影响力,也能和世界顶尖的业内同行进行技术交流,对企业发展有非常积极的意义。”张富国意识到必须把握机遇。

  然而,承办这一活动并不容易,仅仅建设一个占地200亩的高标准示范区就难住了耕耘种业。“2021年3月接到项目开始筹划,时间比较仓促。短期内流转农民的土地谈何容易,结果在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个月内就顺利把这200亩地流转完成了,然后紧锣密鼓播种,一点儿没有影响秋季地展项目。”耕耘种业董事长季核亮记忆犹新。

  在耕耘种业的试验示范基地边上,是一座高标准给水泵站,就是当年西堤头镇为了协助企业承办天津国际种业博览会地展项目而建设的。“先后投资了120多万元,对项目周边水系进行清淤、治理,为全镇依托博览会发展特色旅游产业,提升项目附加值,扩大区域影响力,提供了充足的条件。”西堤头镇农业农村服务保障中心负责人周继伟介绍,耕耘种业成立20年来,西堤头镇从土地、人员等多方面为企业发展壮大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同时,也带动了西堤头镇农业的发展,不仅解决了周边农民的就业,还提升了全镇蔬菜种植的整体技术水平和产业化水平。

  

  乡村生态游鼓起农民“钱袋子”

  过去,一听是赵庄子村的人,没人愿意把女儿嫁过来。现在,村集体经济“家底”不断殷实,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村居环境与村民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外面的女孩都愿意嫁过来。

  “赵庄子村地理位置特殊,东临华北河,南临永定新河,早先这里水面广阔,人们主要以渔业为生。”自当选赵庄子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起,赵绍军便成了村民心里的“当家人”。当时,他意识到水产养殖并不赚钱,就谋划结合乡村环境治理,让乡村生态旅游业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有效途径。

  今天的赵庄子村,重点发展生态旅游和渔文化旅游。一个个鱼塘被打通重整,一个个旅游设施建成使用,农民、渔民摇身一变成为乡村旅游从业者,小商小贩经营起了农家乐。

  村里的“土著”不懂经营怎么办?“我们引进了专业团队,负责项目的整体规划、开发和运营,陆续还将推出精品民宿等配套服务,带动周边乡村经济发展,做强村集体实力,助力村民增收。”张富国说。

  绿水青山不仅有颜值,更有产出价值。赵绍军介绍,暑假期间的每个周末,赵庄子村的曙光水镇平均迎来两万多名游客。过去,村里主要靠景区门票的利润给村民分红。去年开始,景区引入了新的运营团队,用免门票的方式提升客流,通过增加户外烧烤、露营基地等项目,吸引游客消费,带动村民增收。此外,还引入了便利店、餐饮店,打造了度假小院,还增加了游船。“村委会每个季度还会面向村民推荐工作机会。”赵绍军介绍,如今,赵庄子村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年收入超过3000万元,共带动300多名村民就业,农民年均增收20%,全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万元。

  “生态是我们最大的优势,保护好生态、发展生态游,这条路我们走对了,更要坚持走下去。”赵绍军说。

  

  “民生清单”晒出村民幸福感

  “这几年村里干净整洁,家家户户住新房,屋门口建起了公园、运动场,红白喜事也有了标准,大家都不再铺张浪费了!”这些年,刘快庄村村民的“幸福清单”被一一兑现。

  “看这条路两边的树多挺拔,这都是当初我从外地以10元一棵的价格买来种上的。”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宝来指着街边两排郁郁葱葱的树木,满是对亲手设计打造的绿化作品的成就感。

  村内的每一个街口,都会有一个街心花园供村民休憩。“我们在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上是下了真功夫的。”张宝来介绍,污水管网改造、雨水管网改造、户厕改造、路面硬化、自来水入户、供热改燃工程陆续完成,还建设了老年活动中心,极大程度改善了村民生活条件。

  随着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的提升,村民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共建美好文明乡村的理念也潜移默化成为刘快庄村村民的共识。

  在农村地区,人们格外重视人情往来,红白事大操大办一度让村民有苦难言。作为西堤头镇推行红白理事会制度的首批试点村,刘快庄村给村民下发了“明白纸”,明文规定摆宴时间、餐饮标准等,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取消鲜花篮等一系列举措,村里的婚丧之风悄然发生了变化。

  “红白理事会制度推行以来,大大减轻了村民的人情负担,每年能节约支出800多万元。”张宝来盘算着,“接下来,我们还将在推进乡风文明建设上持续发力,在乡村治理中积极推进积分制,发挥它在规范村民行为、弘扬文明新风上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结合党员管理的规范化和《刘快庄村村民自治章程》《红白理事会章程》的实施,将各项要求进行量化赋值,定期考核,以村内菜市场购物代金券的形式对村民进行积分奖励,在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程度、保持村庄良好环境的同时,增加菜市场的客源和商贩的经济收入。”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