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稻浪上空不时飞过成群的海鸥。随着收割机驶过,一个个饱满的稻穗成为一袋袋沉甸甸的收获。
位于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下洋涂的这块万亩连片稻田曾经是大大小小参差错落的旱田。因为土壤含盐量高,种植效益一直较低。这两年,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保障粮食生产,通过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宁海县实施了一系列农业开发项目,对下洋涂高滩地区域农田进行了集中连片整治,把旱地变成水田,并逐步将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2万亩,实现了沧海变粮田。
在土地整治中,产业园通过河道清淤,土地平整,建设提水泵站、引水河道、道路沿线防护林,配备供水、电力、照明等设施,成功将小块农田改造成万亩集中连片水田。
农田整治完成后,在去年小规模试种的基础上,产业园今年引入一批种植户,并引导农户采取“稻+菜”轮作模式,在种植一季水稻后,通过冬季种植西蓝花、紫甘蓝等农作物,提高土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在海边盐碱地上种植水稻,既要考虑水稻的耐盐碱性,也要考虑抗倒伏性,还要注意作物整个生长期土壤盐分问题。”宁海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农艺师罗包杰说,今年产业园在水稻品种的选择上主要考虑了土壤和环境的适宜性,并结合临海地块气温相对较低及去年试种情况,指导种植户适当推迟了插秧时间。另外在水稻种植过程中引导农户采用“少量多次”的浇水灌溉方式,确保田间水位高度保持在2至3厘米幅度内。
从今年水稻长势来看,1万多亩规模化种植的水稻生长情况较好,几个品种的水稻既表现出良好的耐盐碱性,也没有在台风期间出现大面积倒伏。
种植户陈根土今年流转了2000多亩地,选择了抗性好的“早中39”水稻品种。“在园区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我们在田管上更加用心,及时浇水施肥,今年总体长势很好,我这块地平均亩产超过了500公斤。”陈根土说,现在他一边忙着收水稻,一边忙着第一批西蓝花育苗,水稻收割后,下个月就要种植西蓝花,明年开春西蓝花收获后,会再育秧种水稻。
8月初,下洋涂万亩方早稻开镰收割。从测产情况看,水稻亩产基本在400至550公斤之间,也有地块亩产达600公斤,较去年增长60%至120%。
宁海农业开发区办公室主任王振邦介绍说,下一步产业园将招引优质农业企业,建设无人农场,推动水稻种植集约化、规模化、数字化,示范引领全县农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