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810
工业化思维,如何激活现代农业? 黄河上游的“彩陶之乡” 图片新闻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报告会及书画笔会”举行 常园梦圆 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幕 津黄两地签署《农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共建协议》
  0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工业化思维,如何激活现代农业?
· 黄河上游的“彩陶之乡”
· 图片新闻
·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报告会及书画笔会”举行
· 常园梦圆
· 第四届中国(宁夏)国际葡萄酒文化旅游博览会开幕
· 津黄两地签署《农牧区产权流转交易市场战略合作共建协议》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8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上游的“彩陶之乡”

——马家窑文化传承与保护见闻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赵倩倩

  如果你踏上这片土地,你会发现这里没有江南水乡的青山绿水,只有大片黄土覆盖在山梁与谷地,然而在这样的地理环境下,却存在一条连接东西向的道路,早在公元前138年,张骞出使西域打通丝绸之路前,先民们早已在这条道路上进行物质与文化的交流。这里就是甘肃省定西市临洮县的马家窑村,马家窑文化也是最早在这里被发现。

  马家窑文化是黄河上游远古先民的智慧结晶,不仅代表了史前彩陶艺术的巅峰,也代表了中国绘画艺术的起源。1924年,瑞典地质学家安特生在马家窑村首先发现这一史前文化遗址;1945年,我国著名考古学家夏鼐对洮河流域进行了深入考古调查,于1949年正式命名为“马家窑文化”;1988年马家窑遗址被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马家窑文化可以分为马家窑、半山、马厂等阶段,是庙底沟期仰韶文化向西扩展至甘肃等地后,与当地土著文化融合形成的以农业为主的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考古文博系教授韩建业介绍,马家窑文化以彩陶著称,蕴含着极高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价值。

  马家窑文化拓开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彩陶之路”,对早期中西方文明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韩建业说:“马家窑文化在向西发展的过程中,最早与西方文化产生交流,将粟和黍传播至中亚等地;而源自西方的绵羊、黄牛等畜禽也最早出现在马家窑文化里。”

  2014年,恰逢马家窑遗址发现90周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西北工作队队长郭志委来到马家窑遗址做第一次发掘。“马家窑遗址地处黄土高原向青藏高原的过渡地带,有着独特的区位优势。通过这些年和甘肃省的合作,我们在马家窑遗址清理出了丰富的遗迹和遗物,对马家窑文化的分期、年代、聚落形态、文化交流等多方面内容展开了研究。”郭志委说。这些研究成果大大提升了马家窑遗址的保护、展示和利用价值。

  “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首次开启了马家窑遗址考古发掘,先后4次累计发掘面积4500平方米,发现早期壕沟、房址、窑址等94处,收集陶器、石器、骨器等人工遗物样本60多万件。”临洮县委书记张振亚说。

  “马家窑带给我们很多收获。我相信,这里还有很多秘密等待着去发现。我们将继续扎根田野,探寻‘何以中国’的历史答卷,进一步揭示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展现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郭志委说。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