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贵州各地农特产品销售进入旺季。
日前,一架满载贵州省安顺市六马镇蜂糖李的运输机从贵阳起飞,两小时十五分钟后降落在成都淮州机场。同城“上午寄,下午达”和全国265个城市“今天寄,次日达”,22.01万亩的镇宁蜂糖李风靡全国。
以“酸汤”之名,让美食远扬。在凯里市,玉梦、亮欢寨两家酸汤生产企业的厂区里,一股浓郁的酸香味扑鼻而来,一排排扎着红色布条的土坛罐整齐罗列,一辆辆大货车将贵州特色酸汤运往全国各地,走上市民的餐桌。
借着“村BA”的热潮,台江县喜悦祥银饰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抓紧生产一批银制杯子。
昔日,贵州农特产品鲜为人知,陷入“佳品隐山林,市民购无门,农民愁销路”的窘境,如何破局成为贵州党政领导和农民思考最多的问题?
近年来,贵州省提出“黔货出山”行动,在多方共同推动下,通过电商赋能、文旅融合、金融助力,越来越多的贵州农特产品创出品牌、走向市场、远销全国。
数字经济时代,电子商务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贵州推动“黔货出山”、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我们的生姜、小葱、紫薯使用的是有机肥,不打农药,品质优良。17.8元3斤,顺丰包邮,坏单包赔。”在安顺市平坝区合旺村贵州乐豪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蔬菜基地里,主播正在镜头前卖力吆喝。
近年来,乐豪轩公司探索推出“数字+益农”模式,推进“共享农场”建设,通过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蔬菜种植、生长情况、实时交易等数据流实时监测,对蔬菜市场进行行情研判,为线上线下交易提供帮助。
“‘共享农场’的客户主要是来自上海、北京等地的城市居民,他们会认领一块土地并确定蔬菜种植品种,我们替他们种植,蔬菜收获后再通过快递发给客户,每年可以为客户提供80斤以上的有机蔬菜。”该公司总经理黄竹勇说,除了“共享农场”,他们还推出了直播卖菜等业态。
“我们刚刚开始直播卖菜,现在还属于起步阶段,销量多的时候一天能卖30多单。”黄竹勇说,借助电商和直播等手段,让乡村主播这样的“新农人”将农特产品卖到了大山之外。
从黔中到黔东南,同样是通过电商赋能,一个个穷山村走上了致富路。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西山镇小丑村曾经是个深度贫困村。2017年至今,在中央对口帮扶政策的指导下,农行贵州省分行对小丑村进行定点帮扶,支持该村发展油茶、黄金百香果、李子、林下养鸡和小黄牛等五大特色产业。
经过几年的培育,小丑村的特色产业得以加快发展,鸡肥牛壮、瓜果飘香。然而,如何将山货卖出去成为让村民发愁的问题。对此,农行贵州省分行帮助小丑村搭建销售平台,通过农行掌银“兴农商城”、微信微店等渠道助力农特产品销往全国。
“随着直播、电商等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特产品被搬到了网上售卖,百姓吆喝起自家商品自然更懂卖点、更加卖力。”小丑村第一书记沈海森说。
“现在基地每天能产300多个鸡蛋,农行会帮助我们进行线上销售,不用担心销路。”小丑村绿壳鸡蛋养殖基地负责人荀中新说。
乐豪轩公司、小丑村的发展和转型,折射出了“黔货出山”行动的新变化——近年来,随着直播基地和电商团队不断涌现,贵州电商直播产业蓬勃发展,为农特产品带来更多销售渠道。数据显示,2023年,贵州省网络零售额897.7亿元,增长40.8%。
从政府主导到全民参与,从“藏在深山人未识”到“飞入寻常百姓家”,科技的发展让“黔货出山”的速度大大提升,也让当地农特产品的品牌价值持续增长。
5月以来,贵州省台江县热闹非凡,苗族舞龙嘘花节、苗族姊妹节、“村BA”等文旅活动接二连三,让台江县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借赛事“出圈”的东风,当地农特产品、民族服饰和特色手工艺品销售额也接连攀升。台江县把当地农特产品的特卖会平台搭建到“村BA”篮球场,并将台江鲤吻香米、生态鲟鱼、银饰制品、果蔬脆等丰富多彩的“黔货”作为优胜参赛队伍的奖品,借助体育赛事带动地方农特产品“出山”。
“这两年,‘村BA’让台江县闻名全国,来这里的游客越来越多。我们的银制品有苗族特色,很受欢迎。”台江县喜悦祥银饰有限公司总经理潘年喜说。
最近几年,“走遍神州大地、醉美多彩贵州”的贵州旅游形象越来越深入人心,一系列的文旅活动在贵州省遍地开花,促进的不仅仅是旅游经济的发展,更把农文旅进行了有效融合,带来人气的同时,还促进了农特产品的销售,增加了当地群众的收入,增强了文化自信。
贵阳市每年组织开展布依族“三月三”、苗族“四月八”等民族传统节日活动30余场,并依托媒体对活动及“黔系列”产品进行宣传报道,进一步提升“黔货出山”的知名度;遵义市力推红色旅游与农业、工业、康养业等产业融合,辖内的仁怀市、习水县依托有“美酒河”之称的赤水河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酒文化内涵,助力白酒产业加快发展;毕节市打造乌江百里画廊、百里杜鹃、织金洞等旅游产业集群,构建点面结合的全域旅游网络,也带火了刺梨、菜油、黄粑等农特产品外销……
“黔货出山”,不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文化的交融。从推销农特产品到迎来八方客,从“走出去”到“请进来”,随着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持续深化,更多人有机会了解黔山贵水美景、品尝地方风味好物、感受多彩贵州的魅力。
在贵州乡村采访,不论是在田间地头,还是村中小店,金融机构的身影随处可见。地方的干部群众普遍反映,无论是在脱贫攻坚阶段,还是现在的乡村振兴阶段,也不论是产业发展,还是乡村建设,金融机构是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拖拉机打地、播种,工人忙着割菜,喷灌系统自动作业……连日来,贵州蔬菜集团有限公司赫章县蔬菜基地一派繁忙景象。
近年来,贵州蔬菜集团构建起以“基地为根、渠道为干、三级市场为冠”的蔬菜产销供应链体系,形成从种植、加工、团餐到商贸的蔬菜全产业链,孕育了营养师、蔬菜种植工、蔬菜采摘工、农村经纪人等技能人才,统称“贵州蔬菜工”,并积极建设“贵州蔬菜工”劳务品牌。
为支持贵州蔬菜产业发展,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农业银行借助“链捷贷”产品优势,围绕贵州蔬菜集团供应链运营模式,制定了覆盖上下游小微企业的综合金融服务方案。目前,贵州蔬菜集团上游小微企业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超1亿元,惠及60户小微企业。
建设银行支持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产品贵州黔西南州配送分中心建设,助力6000多亩贵州高品质蔬菜找到了销路;贵州农信推出“旺牛快贷”“黔农生猪快贷”“竹链贷”等金融产品,支持当地特色产业加快发展;贵阳银行以支持农村“组组通”公路建设为重点,通过支持乡村公路建设,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
从吃不完、卖不掉的山货到丰富百姓“菜篮子”的优质农特产品,从知名产品寥寥无几到品牌全面开花,“黔货”的知名度不断提升,销路越来越宽,产业发展稳中向好,农民增收的步伐也越来越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