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土路、土坑,经过绿化、美化后成为打卡点。不起眼的农家小院,经过个性化改造,成为开门迎客的农家乐。随着村子变美,环境整洁,旅游的热度日渐升温,山西晋中市寿阳县平头镇黑水村实现了由“好风景”到“好钱景”的快速转变。
“过去,黑水村环境差、底子薄,村民收入主要靠传统农业。”寿阳县平头镇综合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吴宏亮介绍,“通过大力实施村容村貌提档升级行动,黑水村人居环境干净整洁了,文化气息浓厚了,村民住得舒心,游客也多了。”
近年来,晋中市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小切口,落实山西省委“把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千万工程’经验先手棋”的要求,从村庄人居环境整治入手,清乱除脏、栽树修路、平田整地,彰显田园风光、乡土气息,让全域乡村干净、整洁、安全,打造各美其美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为扎实推进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晋中市坚持“两把扫帚扫到底”:一把扫思想灰尘,推动各级干部转观念、变思想;一把扫环境垃圾。全市累计出动各类清运车辆1.9万余辆,发动农户8.49万户,清除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2014处,整治交通沿线环境问题6324处,清理田间地头农业生产废弃物4710处,整治提升村容村貌10560处,清理乱扔乱倒、乱堆乱放各类垃圾3.6万余吨。
政策配套下,晋中市制定了《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百乡千村”生活垃圾治理三年行动方案》,构建“户保洁、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长效机制,加快实现平川等6县垃圾资源化利用、东山等5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目前,太谷区生活垃圾已由填埋向运达榆次焚烧发电转化,平遥垃圾焚烧发电厂加快建设。
同时,晋中市坚持统筹推进户厕、垃圾、污水“三大革命”,全市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41%,今年再改造卫生厕所9000个;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行政村覆盖率达100%;沿汾河所有城镇和2000人以上行政村生活污水全处理,其余村因地制宜建成生活污水暂存池、实现全转运。介休市、昔阳县实现了城乡环卫一体化,分别创建成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全国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
在榆次区东赵乡后沟村,随着基础设施升级,村子实现了从普通小山村向远近闻名旅游度假村的蝶变。为了让古村更有古韵、村民生活更加便利,乡、村两级积极招商引资,全面启动后沟新村建设工程,累计建成82套独立民居和32套单元楼,并配套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农业生产用房、日间照料中心等,水、电、暖、气一应俱全,村庄实现硬化、绿化、亮化、美化,人居环境全面改善。
一面是黄土农耕文明的集中展示,一面是新农村建设的实践成果,新颖别致的新村与保护完整的古村遥相呼应,后沟古村换新颜的华丽蜕变已成为全区乃至全市乡村振兴的亮丽风景。
据了解,晋中市还专门拿出资金对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突出的县进行奖补。目前已向寿阳、介休、太谷、榆次4县(区)奖出20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