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西省兴国县城东北部,有个“名美村更美”的小村庄——潋江镇澄塘村。这里历史人文资源得天独厚,尤其是“王氏家庙”和清代名人王思轼的故事让村子闻名遐迩。
多年前,澄塘村内居住环境恶劣,“这条路以前就坑洼不平,晴天尘土飞扬,雨天到处都是泥。”村里的脱贫户邱玉香告诉记者。两年前,她开始担任公益岗保洁员,发现村里游客越来越多和环境变好密不可分,“一定要把村里卫生搞好,向游客们展示最好的一面。”邱玉香说。
记者看到,原来坑洼不平的道路如今已变得宽阔平整,道路两旁再也见不到随意丢弃的垃圾。村民们普遍住进了二层小洋楼,各式绿植、花草勾勒出一幅和美乡村画卷。
如今的澄塘村已成为游客们感悟历史、观光游玩的乡村旅游新地标,这些变化,都与村里近些年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密不可分。近年来,澄塘村为137户村民进行了改瓦、改厕等房屋修缮工作,改善村组断头路3条,并从澄塘水库引来活水入塘,还“澄塘”以“澄清”。
而随着村庄刷新“颜值”,新建的垂钓平台、儿童乐园以及300平方米的电商服务中心也陆续落成,为村子引入“产业活水”。“目前,电商服务中心已实现销售收入30余万元,带动脱贫户年均增收近千元。”澄塘村党支部书记刘宇清说。
澄塘村是兴国县持续抓好环境整治、实施美丽乡村建设的示范村之一。兴国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刘世环介绍,近年来,兴国县不断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力度,每年都选取部分重点村,深挖当地产业、文化、生态等特色,制定乡村建设计划,打造示范样板村。
据了解,今年兴国县将接续推进4个示范样板村庄和3条示范带建设,推动形成县域新发展格局。
随着一系列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举措深入实施,兴国县红色旅游也得到蓬勃发展。
走进兴国县龙口镇睦埠村,仿佛置身热闹的“农村大集”。不少游客因“腰缠万贯的讨米人”刘启耀的故事慕名前来,他们在此缅怀革命先烈、感受红色文化。
睦埠村党总支书记刘云介绍,近年来,睦埠村依托“红、古、绿”特色资源,建设刘启耀纪念馆、启耀红培中心、清廉桥等红色研学载体;同时开发沉浸式红色研学课程,唱响“讨米革命、启耀初心”研学品牌。
“每年‘五一’‘十一’两个旅游高峰期,都有近两万名游客来我们村,带动了脱贫群众80余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刘云说。
不少脱贫户也借着红色旅游的东风,踏上了创业的新征程。
虽不是周末,但是“睦埠农家饭店”里热闹非凡,老板娘刘晓香手法娴熟,翻滚着手中的炒菜勺,伴随着“嚓嚓”炒制声,一道道特色农家菜陆续出锅。
“今天人还行,‘五一’那会人最多,都忙不过来。”刘晓香有点得意,“今年‘五一’小长假入账了3万多元。”
刘晓香和丈夫以前在外地打工,这几年随着村里的旅游日渐红火,他们决定回村开农家乐。“比在外面挣得还多,关键是守家待地,很踏实。”刘晓香说。
兴国县文广新旅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人庆介绍,兴国县一直坚持“红色引领、绿色发展”理念,推动红色旅游快速发展,打造红色记忆游、红色研学游、红色乡村游三条精品线路。今年以来,兴国县共接待红色旅游客人150余万人次,接待红色研学团队200余批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