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4版:版名:农业文化遗产 日期:20240731
农遗“热”起来 农民富起来 垛田,我的创作之源 “农遗”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实践创新 绿春县万亩梯田以古法收获 资讯快递
  004版:农业文化遗产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农遗“热”起来 农民富起来
· 垛田,我的创作之源
· “农遗”的生命力在于与时俱进的实践创新
· 绿春县万亩梯田以古法收获
· 资讯快递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3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垛田,我的创作之源

刘春龙

  我的家乡在江苏兴化。这里环绕村庄的是垛田,湖荡周边散布着垛田,坐船出行就从垛田间穿过……小时候,我以为天下到处都有垛田。等到有一天,走到外面的世界,看着不一样的地貌,才发现这些地方没有垛田。

  那一刻,我忽然有了冲动,想为垛田做点什么。当送走又一批观赏垛田油菜花的客人之后,我写下了第一篇关于垛田的散文《春到垛田何处寻》。从此一发不可收,后又接连发表了《感受垛田》《垛田留痕》《春天到垛田去看花》《垛田与千岛湖》《垛田迷宫》《垛田之美》……这些作品有的获了奖,有的拍成电视散文。

  写着写着,我渐渐有了野心,想要写一部长篇小说,全景式反映垛田这方土地上发生的一切,她的过去、现在、未来,题目干脆就叫《垛上》。说来也巧,那年江苏省作协征集重点扶持作品,我申报了《垛上》,申报的用意是想给自己以压力。结果写着写着都快50万字了,因为不写长了不足以表达对“垛田”的感情,这部书寄托了我太多的乡愁与理想。

  书很快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了。在此之前还有个小插曲,文化局的朋友问我能不能为垛田写点歌词,我根据正创作的小说写了一首歌,叫《三十六垛上》。他们请人谱曲演唱,这首歌居然获得江苏省第九届“五个一工程奖”。这个好兆头也给《垛上》带来了好运气,《垛上》入围2015年“《当代》长篇小说论坛”24部候选作品。后来,《垛上》还被改编拍摄成电影《垛上花》……

  在诸多对《垛上》的评价中,我特别在乎农遗保护专家闵庆文老师的一句话,他说:“这是中国第一部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地为背景的长篇小说!”虽如此,小说所做的远远不够,可我又不想留下遗憾,于是就有了《泰州晚报》上的专栏“我与垛田”。

  去年9月,在专栏文章写到50多篇时,江苏美术出版社约我为“符号江苏”写一本口袋书《兴化垛田》。文稿加配图,我忙碌而快乐,按期完成了这篇“命题作文”。今年6月,应家乡《兴化日报》之邀,我又开始了“垛上纪事”专栏的写作。

  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没有垛田,我会不会重拾文学之笔?我想,正是因为垛田,我才走上了这条文学之路。

  (作者系江苏省兴化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兴化垛田研究会会长)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