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科技创新 日期:20240727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长春举办 为蒙阴果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鲜食型“双季甘薯”头季喜获丰收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科技因子“加持” 特而优“制胜” 腹腔镜技术助力细毛羊快速扩繁 集成技术助力黑土地地力产能双提升
  006版:科技创新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中国农业科技管理研究会农业科技创新与科技项目管理工作委员会2024年年会在长春举办
· 为蒙阴果业提供全方位科技服务
· 鲜食型“双季甘薯”头季喜获丰收
· 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技术
· 科技因子“加持” 特而优“制胜”
· 腹腔镜技术助力细毛羊快速扩繁
· 集成技术助力黑土地地力产能双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湖北黄冈市

鲜食型“双季甘薯”头季喜获丰收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乐明凯

  近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在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举行“双季甘薯高效栽培技术”现场观摩会,观摩红安县高桥镇陈家大湾“红安苕”种植基地,共享甘薯丰收喜悦,共商产业发展大计。

  “甘薯是湖北主要的杂粮作物,黄冈市丘陵岗地占80%,特别适合甘薯种植。”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总农艺师梅书棋介绍,该院牵头研发的“鲜食型‘双季甘薯’高效栽培技术”改变了甘薯传统一年一收的方式,单位面积产出增加了30%,亩收入超过1万元。

  麻城市付兴园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戴怡文说,以前村民只种一季甘薯,在专家指导下,近三年已在周边发展3000多亩示范种植双季甘薯,每年每亩两季产量近万斤,特别是头季甘薯7月上市时能填补市场空缺期,经济效益较高。

  7月15日,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受全国农技中心委托,组织湖北省农业农村厅、华中农业大学等单位有关专家,到黄冈麻城市夫子河镇付兴湾村,对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下简称“粮作所”)主导实施的双季甘薯大面积示范第一季的产量进行实地验收,经实收称产折合亩产鲜薯2651.77公斤。

  红安县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黄晋军表示,“红安苕”是国家甘薯地理标志产品,2024年种植面积28万亩,已开发鲜薯和红薯干等100多种加工系列产品在线上线下热销,产业链联农带农10万人。红安双季甘薯种植季节早,生产周期长,总产量高,既可满足市民鲜食和加工企业原料需求,又可缓解农民储藏销售压力。

  粮作所二级研究员、农业农村部薯类专家组专家杨新笋表示,双季甘薯在同一块田两种两收的主攻目标是产量过万斤、效益过万元。在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支撑下,全国甘薯专家联合攻关筛选了早熟品种“鄂薯17”,满足消费者对甜度口感和偏小体型的需求,通过“品种+技术+机械化”配套,率先在湖北落地。下一步,粮作所将进一步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推广和培训力度,推动甘薯单产水平持续提升。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