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727
奋力书写改革新答卷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扩展列入世界遗产 2024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湖北召开 中央财政紧急下达6600万元支持汛期水毁公路应急抢通 辽宁:防灾减灾早部署 农技指导到农户 重庆潼南:水退人进抢农时 争分夺秒减损失 图片新闻 云南建水:红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奋力书写改革新答卷
·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扩展列入世界遗产
· 2024年度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湖北召开
· 中央财政紧急下达6600万元支持汛期水毁公路应急抢通
· 辽宁:防灾减灾早部署 农技指导到农户
· 重庆潼南:水退人进抢农时 争分夺秒减损失
· 图片新闻
· 云南建水:红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27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云南建水:红薯产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

  本报讯(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郜晋亮)近日,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举行红薯产业发展座谈会暨首席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这在建水县红薯产业发展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将为当地红薯产业从种苗到种植、加工全链条创新发展注入新动力。目前,该县红薯种植面积保持在10万亩左右,平均亩产鲜薯1820公斤。

  为提高红薯良种繁育能力,今年初,建水县联合山东金海、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等科研机构,建设红薯脱毒种苗繁育基地,实现年产红薯脱毒种苗5亿株,年产值达5000余万元,不仅为广大种植户提供优质的脱毒种苗,促进薯类粮食作物面积有效增加,还逐渐形成集脱毒组培、规模扩繁、高产示范、产业链延伸于一体的现代化生产方式。

  建水县种植红薯历史已有450余年,在20世纪90年代之前,红薯就是建水县家家户户离不开的农作物。经过多年的发展,“建水红薯”正在成为云南高原蜜薯最响亮品牌,受到国内外商家、消费者的追捧,全县红薯产业也形成了外销为主、消费利用为辅的突出特点,并有效带动农民增收。在建水县青龙镇,2000多户薯农与企业形成了种苗繁育供应、订单生产收购的稳定合作关系,年销售鲜薯4万吨以上,每户年净收益3万~30万元。

  据介绍,今后,建水县将加快扶持现有一定加工基础,有稳定市场需求的薯块、薯泥、薯干等产品加工企业,引导改造和引进先进生产线,优化工艺、提升品质,扩大现有市场。重点发展薯丸、薯饼、薯条、薯干等营养健康食品及薯制品等终端产品,培育营养健康产品品牌。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