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农田建设 日期:20240725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调查采样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 全面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智慧灌溉促进干旱区农田节水增粮 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夯实基础 黑龙江逊克县:多措并举推动粮食单产稳步提高 四川南部县:粮田变良田 齐心产好粮
  006版:农田建设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甘肃省第三次全国土壤普查剖面调查采样技术培训班成功举办
· 全面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
· 智慧灌溉促进干旱区农田节水增粮
· 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夯实基础
· 黑龙江逊克县:多措并举推动粮食单产稳步提高
· 四川南部县:粮田变良田 齐心产好粮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为千亿斤江淮粮仓夯实基础

——安徽创新高标准农田管护模式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丹丹

  作为农业大省,安徽山地、丘陵与平原相间,耕地类型复杂多样,农业耕作方式南北迥异,对农田基础设施管护的要求千差万别。2019年以来安徽省各级财政累计安排管护资金近4亿元,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不断探索农田建设管护新路径、新模式,逐步形成多主体参与、多渠道投入、多模式并行的农田管护新格局。

  

  受益主体自主化管护

  5月初,走进淮北市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建设高标准农田”的竖牌立在成方连片的农田地头,不少农民正忙着抢种玉米,一台卷盘式喷灌机正缓缓行驶,均匀地将水喷向田地,智慧农业控制中心正在通过卫星遥感技术检测农作物长势,监控农机作业,一幅未来现代农业的图景跃入眼帘。

  2021年9月,中化现代农业安徽有限公司整体流转了该村的高标准农田,与10个专业种植户共同经营,为流转土地提供统一农资、统一技术、统一回收仓储等全程“保姆式”农事服务,不仅实现了农业产量、质量、效益“三增长”,还实现了农民、村集体、企业“三共赢”,为当地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压实受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管护责任,积极推广垦地合作,引入现代农业技术服务MAP模式,全省受益经营主体开展自主化管护1500万亩,垦地合作和现代农业技术服务MAP模式管护210万亩。

  

  集体组织网格化管护

  在马鞍山市当涂县护河镇幸福村邰家自然村,农田网格员夏德玉每天都要来到田间地头,逐一查看沟渠、涵管等农田设施,并将运行状况及时登记到巡查日志上。前不久,了解到村里的六联大沟水系出现严重阻塞,夏德玉第一时间报告。村里立即组织了10名村民清理沟渠的障碍物,两个小时后,水系恢复了正常流通。夏德玉又来到现场,确认问题得到解决后,上报镇级监管员。

  “镇里每半个月会对我们履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干不好可没法交差。”夏德玉告诉记者。为农田配备网格员,是马鞍山市创新农田建设等领域管护网格化管理机制中的重要内容。该市围绕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农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日常巡查重点工作,充实建强村级网格员队伍,发挥村级一线排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前哨作用,切实提高全市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能力和农资、农产品监管水平。

  马鞍山市在乡镇设1名监管员、每个行政村设1名网格员,形成“1+N”管理模式。乡镇监管员由现有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员兼任;村级网格员依托现有的村级农产品质量安全协管员队伍,公平竞争、择优聘任。乡镇监管员每半个月要对各村级网格员履职情况进行一次检查。对网格员上报的问题线索,乡镇监管员第一时间进行核实,并根据工作职责协调解决。不能解决的,按程序在1个工作日内上报县农业农村局。县农业农村局主管部门对镇监管员上报的问题线索,根据工作职责及时组织会商研究解决,必要时赶赴现场,当场调查处置,确保反馈问题得以解决。

  据了解,当涂县护河镇从2022年9月网格化管护以来,累计开展巡查432次,经镇级确认累计发现和解决问题35个,其中村级自行解决18个,镇级解决14个,提请县级研究解决3个。

  安徽省整合农业农村部门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农资监管、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等日常巡查重点工作,建立健全镇村网格化管理模式,全省通过网格化方式管护农田面积累计达1580万亩。

  

  保险机构市场化管护

  去年3月28日,太保产险滁州中支接到天长农田大户向村委的报告:在向农田抽取用水期间,泵站在使用一个小时后机组温度过高,出水量大幅降低,需要尽快解决。该公司迅速组织专家进行现场查勘,快速更换设备,确保正常运转,保证了农户的耕种需求,得到农户的一致好评。

  据悉,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一块成一块,滁州市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增强农田防灾抗灾减灾能力,有效落实建管合一,充分发挥保险的经济补偿及社会管理功能,高标准农田综合保险自2021年以来,一直顺利实施,良好运营。

  太平洋产险滁州中心支公司自2021年创新开展全省首单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以来,组建专业团队及管护队伍,为实现“建、管、护”全方位风险保障夯实基础,持续完善“人防”“技防”两方面工作。人防方面,压实TIS(技术风险管理服务)机构巡查责任,督促参建单位、监理单位履职尽责,切实把好工程质量;技防方面,通过高标准农田项目APP对建设项目实行全过程动态监管,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各参加单位在实施、监管等方面的信息化、互联化。从设计、施工、监理、TIS、管护等多维度完善信息化建设工作,从而有力提升项目监管力度和监管质量。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会同省财政、地方金融监管、银保监会等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高标准农田保险试点实施方案》,将田间道路、灌排系统、农田防护、变配电等工程的损毁修复和日常管护纳入保险范围,建立金融保险机构全程参与项目设计、施工建设和建后管护的建管合一新机制,先后在41个县(市、区)开展保险试点面积302万亩。今年以来,滁州市组织保险TIS机构、设计、监理等多方力量开展拉网式排查,发现并整改问题129个,及时消除了工程质量风险隐患。

  

  机构协作专业化管护

  在持续推进业主负责制、承包租赁等管护模式基础上,安徽省对水闸、泵站、电力等技术性较强的设施设备,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移交专业部门等方式开展管护。合肥市肥西县三河镇通过政府采购方式,确定1家管护企业负责境内包括水利工程在内的48座水闸、73台套泵站的管护工作;而在高店镇的高升村、新河村2万亩高标准农田的沟渠、道路等设施,则均由村集体组织成立管护队伍,开展日常巡查、维修及岁修等工作。

  肥西县因地制宜,由乡镇科学自主选择管护模式,建立管护“一本账”。对于在建工程或保修期内工程,一律由施工单位负责管护;对于沟渠、机耕道路等专业性不强的农田设施,允许农村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或成立专业队伍进行管护;对具备条件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发挥国有公司的平台作用,实行规划、建设、运营、管护、融资“五位一体”的综合模式。先后出台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管护实施方案》《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管护标准》《高标准农田项目建成区管护考核验收评价办法(试行)》,全面建立“建—管—用”相一致,“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责任体系。

  “农田建设工程‘三分建、七分管’。”安徽省农业农村厅厅长汪学军表示,该省将继续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激发管护创新动能,总结推广符合各地实际的管护模式,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打造“千亿斤江淮粮仓”作出积极贡献。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