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725
3公里城乡路沿线产业兴旺为哪般? “腾笼换鸟”激活产业新动能 16万人相聚巴林左旗共襄那达慕盛会 农担“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江西婺源篁岭:经典IP再创新 三本账里看山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中原粮仓的丰收秘诀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3公里城乡路沿线产业兴旺为哪般?
· “腾笼换鸟”激活产业新动能
· 16万人相聚巴林左旗共襄那达慕盛会
· 农担“活水”浇灌实体经济
· 江西婺源篁岭:经典IP再创新
· 三本账里看山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 中原粮仓的丰收秘诀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2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田间减白 农业变绿 农民增收

三本账里看山西地膜科学使用回收

李钰珏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吴晋斌

  “就说今年吧,天旱,厚地膜的保墒效果好,而且不像薄地膜,烂在地里不好收拾。政府有补贴,原价55元的地膜我们只要花35元就可以买到。”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村民董爱忠说。

  2023年、2024年,山西省承担中央财政项目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试点工作以来,分别在36个县和45个县开展了试点工作。

  “我们立足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站位,聚焦用膜重点县,要求试点县在实施项目时统筹有机旱作、单产提升、面源污染综合防治等项目,提高试点项目的综合效益,实现试点县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的目标。”山西省农业生态保护与资源区划中心主任张靖波说。

  两年来,山西省通过政府政策扶持、企业主动作为、农户广泛参与的办法,算好经济、社会、生态三本账,努力破解田间白色污染难题,探索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涌现出壶关县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模式、阳高县废旧农膜回收“生产者责任延伸”模式等典型。

  典型引领之下,山西的地膜科学使用和回收试点工作成效斐然。

  地膜的引入,不仅显著提高了作物产量,更让百姓看到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今年作物的长势很好,没有倒伏。在科学种植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村已有500亩谷子种植区覆盖了生物降解地膜,另有600亩玉米地采用了加厚地膜,今年预计能使农作物总产量较以往提升大约10%。”长治市壶关县晋庄镇东西川村党支部书记李向阳站在绿意盎然的田野中说。

  “咱家那40多亩玉米地,现在全靠机械化种植。村委会统一组织买膜。”大同市阳高县罗文皂镇太平堡村村民杨河说。现在用厚膜,秋后还有专人上门回收废膜,农民省心又省力。

  阳高县平均每年使用农膜2500吨左右,其中地膜1500吨、棚膜1000吨。2024年,全县主要在玉米、蔬菜、杂粮等覆膜作物上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8万亩,确保农膜回收率达到85%以上。“试点以来,有效地减少了由于地膜残留对土壤的污染和破坏,对周边县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阳高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王志明说。

  加厚高强度地膜的推广,不仅有效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出苗率高出苗壮,使用后拉力仍然较强,便于回收,极大地方便了农民操作。全生物降解地膜的应用,更是在增加产量的同时,减少了对环境的影响。

  阳高县采取政府引导、部门扶持、企业牵头的办法推动废旧地膜回收工作,新晋丰薄膜有限公司作为回收利用的领军企业,年处理废旧地膜等农用塑料达1.6万余吨,生产再生塑料颗粒4500余吨,实现了废旧农膜的循环再利用。该县还通过设立农膜回收固定网点、动员农民组建捡拾队的办法,把散户的农膜收上来。企业每公斤收购价格1.5元左右,调动农户在使用开始时就谋划做好农膜回收,这样一来,农民一方面可以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回收增收。

  “全县到处都是专业捡拾回收队,在实现回收废旧农膜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近50万元。农业节本增效、企业和农户双赢,提升了地膜科学使用回收的经济效益。”王志明说。

  “能算过账来,农民和新型经营主体才会有获得感,这项工作才能可持续推进下去。”张靖波说。

  从前,农民对地膜的感情可以说是爱不得恨不得。春天增温保墒,夏天抗旱节水、抑制杂草,种地产量能提高,产品质量能提升。可是,处理却成了难题。埋在地里影响来年的收成,一刮风满天飞,地头、村口、街上刮得到处都是,烧了污染环境。“现在就好多了,地膜回收回来要么卖钱,要么以旧换新,我们得实惠,环境得改善。”壶关县店上镇绍良村村民栗建明说。

  壶关县每年农膜使用量约508吨,其中地膜480吨、棚膜28吨。该县依托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开展了回收网点建设和废旧农膜收贮、运输、加工再利用工作,建设了全县的废旧农膜回收利用体系,共建成9个乡镇回收网点、1个农膜生产及废旧农膜加工再利用中心。

  兴堂塑材制品有限公司还开展了“以旧换新”活动,按照每5.5公斤废旧地膜兑换1公斤新地膜或1公斤废旧地膜兑换2元现金。废旧地膜交至回收网点,全部运送到该公司,进行加工生产再生颗粒,企业实现地膜产业链的“产、销、回收”闭环运营。

  2023年该县承接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项目,推广应用加厚高强度地膜以来,该企业“订单式”生产加厚高强度地膜1764吨,销往长治市壶关县、襄垣等9个县,还销往阳泉市盂县、临汾市蒲县、吕梁市方山县、晋城市陵川县等地,部分地区采取了“谁生产、谁回收”的地膜生产者责任延伸模式回收废旧地膜。

  壶关县废旧农膜“以旧换新”回收利用模式带动了周边县区废旧地膜回收利用。“从源头上抓好农膜回收,让回收工作与企业效益挂钩,不仅可以让农膜生产企业主动担负起社会责任,还有助于提升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实现回收与农民无缝衔接。”张靖波说。

  废旧地膜回收及资源化利用成为山西省农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推手,不仅有效治理了农用土壤和农村环境污染,更使散落于田间地头的“白色垃圾”变废为宝,为山西农业的绿色发展和乡村生态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