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716
种植“黄金豆” 铺就增收路 河北尚义县:河道管理有“四功” 河南卢氏县:“行走的医院”惠基层 安徽马鞍山市:农旅结合打造旅游品牌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好 富民产业旺 农行弥勒市支行:“金融活水”助葱农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种植“黄金豆” 铺就增收路
· 河北尚义县:河道管理有“四功”
· 河南卢氏县:“行走的医院”惠基层
· 安徽马鞍山市:农旅结合打造旅游品牌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好 富民产业旺
· 农行弥勒市支行:“金融活水”助葱农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1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支撑好 富民产业旺

张少帅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邓卫哲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以下简称“中国热科院”)聚焦热区产业所需、农民所盼,助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热带农业产业链,特别是为我国干热河谷地区芒果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科技保障。

  干热河谷地区是指在我国西南地区,旱季温度高、湿度低的山区河谷地带,主要分布于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元江、右江、南北盘江等谷地,涵盖云南、四川、广西、贵州四个省份。

  干热河谷地区由于特殊的地形和气候原因,山高谷深、盆地交错,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夏季降雨集中,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时有发生,生态环境十分脆弱,严重影响农业产业发展。因此,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经济作物,对于当地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农业高质量发展和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四川攀枝花市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流域核心区域,是最为典型的干热河谷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中国热科院专家团队实地考察发现该地具备优质芒果生产的气候条件,发展潜力巨大。此后,在农业农村部的指导下,攀枝花市与中国热科院开展“政、产、学、研”全方位科技合作。

  中国热科院第一时间帮助地方做好芒果产业发展规划,划定优先发展最适区域,提出规模种植、连片发展、重点发展晚熟品种等产业发展策略。先后向攀枝花引入20多个芒果新品种,不远千里运送种苗,免费送给当地农户栽种。通过试种,最终确定了“凯特”“热农1号”等适宜当地发展的9个中晚熟优良品种,并成为主推品种。

  良种还需配良法。中国热科院还研发了花果调控、套袋、肥水调控、病虫综合管理等系列配套技术,针对性解决了晚熟芒果“大小年”结果、生理性病害和区域性特有病虫害等生产难题。通过近30年的科技帮扶,攀枝花芒果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全市种植面积约103万亩,年产量60万吨,形成了我国纬度最北、海拔最高、成熟最晚的优质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成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

  同时,攀枝花的晚熟芒果产业辐射到了周边地区,形成200多万亩的金沙江干热河谷晚熟芒果优势产业带,使我国芒果鲜果供应期从原先最晚的8月延长到12月,填补了之前在8~12月我国没有芒果鲜果上市的空档期。

  中国热科院专家不仅带来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更要把芒果科学管理、精品管理的技术融入到农民的心坎里、体现在农民的行动中。

  为了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服务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助力我国晚熟芒果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国热科院先后建成“四川攀枝花研究院”和“广西右江干热河谷农业科技创新研究中心”,并配备固定科研人员持续跟踪服务,为当地芒果产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科技支撑。在广西田东创建“国家芒果种质资源圃”,在云南华坪协助建设“云南省芒果种质资源圃”。

  以攀枝花为例,中国热科院构建了以挂职干部为纽带、当地政府为主导、创新团队为支撑、企业或合作社为平台的“政府+科技+企业(合作社)+农民”的“攀枝花模式”。先后派驻10批共23人次的技术骨干赴攀枝花市挂职,持续参与当地政府决策,协助做好规划落实,架起了专家与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桥梁,成功实现了“把科研成果带下去,把产业需求带回来”。

  通过创办“攀枝花新农学校”、组建“科技小院”等科技推广平台,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1300多场,培训基层农技人员和果农5万多人次,为当地源源不断地培养了拥有新观念、掌握新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

  目前,攀枝花芒果这一科技支农模式也辐射带动了云南华坪县、永仁县等金沙江流域,玉溪市元江县、新平县等元江流域,贵州兴义等南盘江流域以及田东、田阳县等广西右江河谷流域芒果产业腾飞。芒果产业已成为我国干热河谷地区农业的优势产业和农民的致富产业,年产值超百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