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健康养殖 日期:20240715
鲁沪浙皖四省市实现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化互联互通 陕西省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 辽宁沈阳市完成炭疽免疫工作 肉羊人工授精实现“两年三胎” 编者按 优化乳品结构 促进消费升级 细化需求:乳制品种类丰富多彩 参照欧盟标准:国产奶质量安全毫不逊色 奶企反哺奶农:累计帮扶资金803亿元
  006版:健康养殖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鲁沪浙皖四省市实现动物检疫证明电子化互联互通
· 陕西省加强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
· 辽宁沈阳市完成炭疽免疫工作
· 肉羊人工授精实现“两年三胎”
· 编者按
· 优化乳品结构 促进消费升级
· 细化需求:乳制品种类丰富多彩
· 参照欧盟标准:国产奶质量安全毫不逊色
· 奶企反哺奶农:累计帮扶资金803亿元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15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奶企反哺奶农:累计帮扶资金803亿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杨惠 雷少斐

  7月3日,中国奶业协会举办联农带农专项活动。活动中,中国奶业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战略发展工作委员会秘书长刘亚清宣读了《2024中国奶业联农带农重要成果》。

  刘亚清介绍,中国奶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引领作用,积极倡导奶业企业开展联农带农帮扶项目,推动联农带农机制在奶业产业落地落实,让更多农民共享奶业改革与发展成果,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经统计,我国奶业已形成以龙头企业带动、专业合作社带动、休闲牧场带动、互联网+数智化带动、生态循环带动以及区域特色带动等六大联农带农模式,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及飞鹤等39家奶业企业,开展了68项重点联农带农项目,累计投入帮扶资金803亿元,覆盖人数43万人,技能培训101万人次,解决农民就业24万人,农民年人均增收2.34万元。

  在经济效益方面,奶业联农带农拓展了收入渠道、增加了农民收入,同时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整体繁荣和经济提升。伊利的种养一体化项目,带动奶业上游的青贮玉米种植,大幅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在社会效益方面,奶业联农带农提升了农民职业技能,创造了更多就业机会,促进农村社会稳定。蒙牛的“点石成金、富农帮扶”项目,为农民提供标准化技术培训,显著提升了农民职业技能水平。

  在环境效益方面,奶业联农带农通过推广绿色养殖、资源循环利用等技术,促进了可持续农业发展。现代牧业的牧场沼气发电项目,将奶牛粪污转化为清洁能源和肥料,有效保护了农村生态环境。

  刘亚清表示,奶业联农带农帮扶项目在农民增收、企业增效、产业增值等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效应,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强化奶业发展联农带农作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她建议首先要强化经营主体培育,夯实联农带农基础。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牧场等新型奶业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健全服务体系,帮助其做大做强,提升带动能力。

  其次要健全利益联结机制,提升联农带农效益。要在产业分工、资源共享、利益分配等方面探索链式发展模式,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在链式发展中发挥作用,实现风险和利益的同向同步。

  第三要完善帮扶支持体系,强化联农带农保障。建立健全联农带农帮扶体系,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加大资金对联农带农的支持力度,引导社会资本融入农业农村发展。

  第四要创新联农带农模式,拓展联农带农路径。要围绕养殖技术、标准化管理、资源化利用等方面,带动养殖经营主体的深度参与,在产业发展中同步推进规模经营农户的提档升级,实现资源和利益的双向共赢,拓展农户增收渠道。

  最后要加强舆论宣传引导,增强联农带农意识。大力宣传联农带农的政策措施、典型经验和成功案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充分展现联农带农的社会责任担当。

  为建立健全中国奶业“带得久、带得稳、带得实”的联农带农机制,促进农民增收、奶业增效,活动中,新希望乳业等10家企业代表登台,进行了“乡村振兴我助力、联农带农再出发”启动仪式,携手打造联农带农新格局,谱写乡村振兴新篇章。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