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7版:版名:社会保障 日期:20240712
编者按 “春蕾女孩”,打开科技那扇窗 “流动科学课”走进乡村课堂 “村小”有了科技馆 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区:适老化改造“稳”住幸福 乡村教育亟需更多关爱 图片新闻 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务工收入 “结对帮扶”促就业
  007版:社会保障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编者按
· “春蕾女孩”,打开科技那扇窗
· “流动科学课”走进乡村课堂
· “村小”有了科技馆
· 河北张家口市万全区:适老化改造“稳”住幸福
· 乡村教育亟需更多关爱
· 图片新闻
· 强化技能培训 提高务工收入
· “结对帮扶”促就业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12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村小”有了科技馆

孙梦晨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雷昱

  坐落于凤凰岭下、秋浦河畔,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高坦中心学校距离主城区近50公里,是一所地地道道的乡村学校。可就是这样一所偏僻的乡村学校居然拥有自己的科技馆。

  作为池州全市首家乡村小学科技馆,这间科技馆占地面积约为200平方米,由高坦中心学校的三间功能教室改造而成,共有“机械王国”“声光体验”“电磁探秘”“运动旋律”等不同主题不同类型展品约50件。科技馆内还建有一间创客教室,配备了各种先进的科学实践设备和工具资源包等器材,不小的规模和齐全的设施在市区学校也鲜见。

  校长王长胜至今对学生们第一次进入科技馆时的惊呼声难以忘怀。当时,孩子们都被科技馆里琳琅满目的科普展品深深吸引,迫不及待想要上前尝试,但又不知道该怎么操作。为此,学校为学生们配备了专职的科学课教师,还吸纳了一批有创新精神、有科创激情的青年教师成立科创组,带领着学生们进入科学的奇妙世界,共同探索其中奥秘。

  在该校501班的一节科学课上,科学老师朱君清发话:“刚刚老师给大家介绍了光学的原理,现在分组去‘光学原理体验’区域感受一下。”话音刚落,教室里瞬间像沸腾的锅,哗地一下,孩子们三三两两讨论着,几个小脑袋凑在一起,在“光栅动画”“管中窥豹”等展品前探索科学奥秘,眼神中充满着对科学知识的渴望。

  “过去上科学课就是学生坐在教室里,对着书本听老师讲,但是要问理解了什么,孩子们说不出个所以然。”王长胜介绍道,“而现在,在科技馆里上科学课,孩子们自己探索,把思维打开,大胆地去想去做,课堂氛围变得完全不一样。”

  据他介绍,现在该校近600名学生通过科技馆尽情享受着科学带来的乐趣,“好玩”“新奇”“喜欢”“期待”是他们提到学校里的科技馆时最常用的词。该校的科技教育活动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科创制作、科幻画等课后服务课程及科学调查体验、科技实践等活动更是受到了孩子们的强烈“追捧”,纷纷抢着报名。在探索未知的好奇心下,孩子们对科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在潜移默化中发生了巨大变化。原本学生们对馆内展品的操作一窍不通,更不理解所蕴含的科学知识,而如今,他们不但对每一个区域、每一个展品都熟稔于心,甚至能够解释出其中的原理。并且在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理念浸润下,学生们也不再满足于简单地体验科技展品,更喜欢一头扎进创客教室,将自己的想法通过科学实验动手实现。

  科技馆的建成给学生们带来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而回到最初,这所乡村学校为何能拥有自己的科技馆,又如何能在科学教育这条路上走得风生水起?

  据王长胜介绍,该校科技馆的建成源于“科普安徽”提质行动,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与高坦中心学校达成科普教育框架合作协议,挂点联系、结对共建。此后,安徽省科学技术协会在设备添置、资源配送、师资培训、活动策划等方面给予该校大力支持,去年12月更是送上了一份特别的“礼物”——将用于流动科技馆的一套展览设备交由高坦中心学校固定使用,有了这套科教“大礼包”,科技馆的建成可谓顺势而为。

  展望乡村学校科学教育的未来,王长胜感慨道:“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的加法,是我校的一个有益尝试,这也是一个‘播种’过程,希望能在孩子年幼的心里种下科学探索的种子,说不定在未来的某一刻就能够生根发芽,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