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1版:版名:要闻 日期:20240710
中央军委举行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 凝聚“根魂神” 蹚出“四和”路 峻岭崇山万壑松 感党恩 稳生产 相守望 江西:天晴不能放松 水退马上补种 要闻简报
  001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中央军委举行荣誉称号颁授仪式
· 中央军委举行晋升上将军衔仪式
· 《深入学习习近平关于交通强国的重要论述》出版发行
· 凝聚“根魂神” 蹚出“四和”路
· 峻岭崇山万壑松
· 感党恩 稳生产 相守望
· 江西:天晴不能放松 水退马上补种
· 要闻简报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7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峻岭崇山万壑松

——追记浙江省驻川工作组组长王峻
史珊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李琭璐 王帅

  2024年3月25日,浙江省赴四川省东西部协作工作组组长,浙江省文化广电和旅游厅党组成员、副厅长王峻因病逝世,年仅52岁。

  青山不语,苍天含泪!

  王峻扎根浙南山区基层的18年间,一年内走遍松阳401个村庄;3年前,作为浙江驻川工作组组长奔赴四川,挂职四川省政府副秘书长,他又把那里当作新的开始,结对的68个县,不管山高路远,他一个不落走完,带领154名干部和1000多名专技人才打造了一批批实力过硬的优质项目。

  他说,何为芳华?那就是和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一起奔跑在实现理想的路上,回头有一路的故事,低头有坚定的脚步,抬头有清晰的远方。

  ……

  现在,正有一群人,跟随他的脚步,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得有声有色。

  

  跨山越海 携手前行

  “一颗金种子,长汶一藤牵。”

  两年前的春天,远在2000公里之外的“浙江长兴吊瓜”落户汶川。

  这源于2021年新一轮东西部协作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王峻带领浙江154名干部来到四川,开展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也是在农村开展实际工作的切入点。于王峻而言,发展产业是他时刻关注的事情。

  走访调研中,王峻发现在当地种植吊瓜及棚下经济作物是一条产业路子。他建议将浙江吊瓜新品种引进汶川,并带来专人驻点,进行生产过程全程技术指导,同时在漩口镇集中村建设“百亩吊瓜”示范基地,打造“汶川吊瓜子”品牌,推动漩口镇产业转型升级。

  再过几个月,吊瓜即将分批成熟,但王峻再也不能来给乡亲们庆贺丰收了……

  同样跨越近2000公里入住汶川的还有湖羊。

  2023年,以“湖羊”为媒,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在汶川县水磨镇寨子坪村打造占地约10亩的湖羊养殖基地,100只湖羊乘上货车从长兴出发,“东羊西送”开启了两地奔共富的新征程。

  “他一直是我们的好班长、好领导。他反复叮嘱我们,湖羊养殖基地建设必须如期竣工。在四川干事不仅仅是要达到考核标准。”同为挂职干部的汶川县委常委、副县长李永新记得,凡是王峻考察过的项目,他均要一一过目,看得很细,问得更细,亲自跟进。

  “他叮嘱加快进度,保证质量,尽快对接人员技术。”汶川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王辉回忆,去年5月,王峻再次到水磨镇调研湖羊入川项目。

  就在王峻离开后的第二天,寨子坪村湖羊养殖场的湖羊首次产仔成功,这标志着浙江湖羊已经适应了汶川的生长环境,且成功实现配种和繁殖。彼时,陆续出生的48只小羊好奇地打量着新家,它们或依偎在母亲身旁,或凑在农技专家手旁吸吮奶瓶里的乳汁,暖意融融的场面,让很多人湿了眼眶。

  他曾许诺,待羊出栏,他一定会再来。只是这一次,王峻再也无法和大家共享这份喜悦。

  浙江省驻川工作组成员王亚楠说,王峻一直是生活工作化、工作生活化。只要他有时间,总是忍不住研究工作。

  几年来,王峻从未停下脚步。他奔走在招商引资的路上,不断为浙川合作牵线搭桥。他提出发挥浙江的市场优势,发挥电商平台优势,帮助建起了牦牛、茶叶、花椒等一批专业市场。

  赴川之初,王峻告诉大家,他会把挂职干部一个不少地带回浙江。而今,归程已到,唯独少了他一人。

  

  干在实处 永无止境

  有人说,他是民生幸福的“开路人”。

  “‘帮帮摊’让我重拾生活信心,王峻秘书长下来之后,对我们‘帮帮摊’特别关心,问我们这些残疾人需要什么帮助。”意外致残的摊主杨微,一度失去生活勇气。是“帮帮摊”给他带来希望,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让他重拾生活信心。

  王峻创新推出的“帮帮摊”项目,为残疾人等低收入群体提供从货源组织到销售培训的全方位支持,帮助他们掌握经营技能,找到自力更生的道路。

  他提出以“优服务”促进“快发展”,坚持“组团式”发展理念,持续把“小项目”做成“大产业”,全省努力打造“帮帮摊”项目“剑阁样板”和浙川东西部协作乡村振兴“经典范例”。

  有人说,他是民生幸福的“指路人”。

  汶川县来料加工致富工坊总部车间负责人杨梅,曾受王峻的帮助。“他就像我的亲人,我忘不了他对我的关心。”得知王峻离世,她几度哽咽,掩面而泣。

  王峻推动汶川县率先在全州建起来料加工致富工坊,并逐步在全县各镇和村寨建成来料加工分车间。建在家门口的致富工坊,使当地居民群众实现灵活就业。

  还有人说,他是民生幸福的“引路人”。

  王峻牵挂着教育,他知道,培养一个孩子,就能从根本上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

  2021年10月,在王峻的推动下,浙江省绍兴市和四川省乐山市创新实施的“蓝鹰工程”正式启动,乐山市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是“蓝鹰工程”首个试点校,通过发展职业教育推动乡村振兴。

  “一人高质量就业,能够实现全家高质量脱贫。”在沐川县中等职业学校操场边的阅报栏里,展示着王峻给“蓝鹰工程”专门手写。

  校长张攀告诉记者:“在‘蓝鹰工程’启动以前,学校到处都是空地,没有一台像样的实训设备,学校现在到处都是实训室。”

  两年多来,沐川中等职业学校先后选送422名学生赴浙江企业实习,毕业生就业月薪一般在6000元以上,优秀毕业生年收入超过10万元。

  王峻的期望,在孩子们身上成为现实,近万名学生通过订单式培养实现高质量就业。如今,“蓝鹰工程”成为两省产教融合、东西协作的创新工程。

  王峻在川开展帮扶工作,他带来的不仅是人员与资金的流动,更是理念、技术和文化的深度交融。

  

  精神屹立 传承不息

  一年时间,走遍401个村庄,这是王峻扎根浙江松阳时,对自己的“小要求”。

  一年半内,走完68个县,这是王峻初到四川时,给自己立下的“小目标”。

  “做任何事,最初就要定下高标准。一开始马马虎虎,后面跟着做的就不及格了。”他对自己和同事严上加严,唯独对乡亲们从不摆架子。

  在农户家,乡亲拉起王峻的手坐下聊天,就像亲人。老百姓并不惧怕面前的这个领导,因为他根本不像“大官”。

  王峻常常争分夺秒,多少个深夜,办公室彻夜灯火通明。王峻和同事一遍又一遍精心审核第二天会议资料,甚至精确到每一个标点符号。

  驻川期间,王峻到基层调研、督导时间超一半,实施帮扶项目2481个。

  对于家庭,他很愧疚。

  松阳县云上平田民宿联合创始人叶大宝回忆,王峻说松阳是他的孩子,他给松阳的时间有一整个手掌那样多,而他给家人的时间,却只占了小拇指那样少。

  告别故土与家人,留在那里半年、一年,甚至更久,需要非凡的勇气。

  自1999年结婚,因为王峻工作的原因,妻子卓丹与他聚少离多。

  他往往只能和妻子在电话里相约,一起抬头看看月亮,他说:“我们在同一个月亮下面,那也是一个共同的家。”

  去四川前,王峻答应带女儿参观三星堆博物馆。两年半过去了,迟迟未能实现。

  在他离开后,为了纪念他,乡亲们在松阳卯山“坤泰公社”基地移植了一棵“独山松”,从此,他是独山顶上的一棵青松。

  他在乡村燃起的薪火,将永恒不灭。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