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苏扬州大学动物科学与技术学院近日举办的第三届产学研合作发展论坛上,一场特殊的聘用仪式引人瞩目,来自学院的4名青年教师分别被4家养殖企业聘用,将在企业开启为期1年的挂职服务。在这一年中,他们将围绕企业的生产需求展开科研攻关,攻克畜牧水产生产实践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我的研究方向是猪育种,到企业挂职可以了解目前产业前沿的具体需求,还可以在实践中检验我们的研究成果能否提升行业生产水平。”青年教师王海飞将在今年8月到江苏立华牧业股份有限公司报到,他期待着能够借助企业的资源平台,应用基因组育种、基因编辑等生物技术改良猪的生产性能。
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效果,获得市场的认可,是对科研人才的重要激励。去年,学院宋成义教授课题组在三刺鱼、斑马鱼基因组中成功挖掘DNA转座子,并自主命名为PS(Passer)和ZB(Zebrafish)转座子,这项研究在人类基因治疗和转基因等领域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其专利成果以1000万元转让至上海细胞治疗集团有限公司,实现科研成果的高价值转化。
让科研工作与产业需求高效对接,也是畜牧水产领域相关企业的迫切需求。“我们从2002年开始生产过硫酸氢钾产品,这种产品可以作为养殖业的消毒剂,在水产养殖上已经广泛应用,但是相关研究却不多。我们非常需要和科研机构合作,以弄清楚产品背后的基础原理。”江苏永荣生物发展有限公司总裁赵海永表示,公司与扬州大学动科学院研究团队合作,已经对过硫酸氢钾复合盐的杀菌效果展开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