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就是璧山人……花树留住我的情,山水知我心。”
这是歌曲《来了就是璧山人》的开头,词作者是华语歌曲“词坛泰斗”庄奴先生。
庄老先生8年前在璧山驾鹤西归,他一生写下的3000多首歌,永远留在华语歌坛。其中,邓丽君演唱的著名歌曲《小城故事》《甜蜜蜜》《又见炊烟》等,大家都耳熟能详。
有过两次婚姻的庄老,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第一位妻子陈孟华不幸患上尿毒症,庄奴不离不弃,陪伴十几年。为给妻治病,他变卖房产倾尽所有。妻子的病逝对他打击很大,甚至一度想轻生,在朋友的开导下,才慢慢从悲伤中走出。后来经人介绍,庄奴结识了小他23岁的重庆女子邹麟。1993年结婚后,庄奴常来往于重庆和台湾,成了地道的“重庆女婿”,并最终选择在重庆璧山区一家养老院安享晚年。
庄奴在第二故乡收获了第二次爱情,庄奴与邹麟相互扶持、患难与共,庄奴作歌《手杖》献给她以表爱意,“你就是我的手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手杖,这辈子有了你,才懂得竖直脊梁,挺起胸膛。”他还在璧山创作了《来了就是璧山人》《小而美》《花知道》《清水河》等。
“窗外有青山,窗外有蓝天,夫复何求?”2016年10月11日,庄奴沉入梦幻世界,再也没有醒来……庄老生于北京,盛名于台湾,晚年把璧山的情带向天堂,璧山成了庄奴永恒的第二故乡。
璧山也是我生命历程中,永难忘怀的第二故乡。36年前,我从家乡都江堰坐上轰隆轰隆的闷罐列车,来到驻扎在璧山的部队,开启军旅生活。
记忆中当年的璧山县城,仍历历在目,新华书店、璧山电影院、北泰门、文庙……
部队营房在璧城东面。离营区不足200米的文凤桥,是整个城中最大的五孔石拱桥,我们五公里越野跑常从桥上过。也许是青春的躁动,战士们从桥上跑过,一定要在途中的璧山缫丝厂旁,靠在厂墙边休息几分钟,透过铁栅栏厂门,瞄一眼厂里上班的姑娘们。
我虽然没和丝厂的姑娘恋爱,却也在第二故乡收获了爱情,和昔日高中师妹确定了婚姻大事。一晃,我们结婚已32载,白发悄然而生。过往岁月让人难忘,不时对璧山产生再去看看的强烈愿望。
安家在璧山的战友,将庄奴作词的歌曲《来了就是璧山人》发到昔日连队微信群里,甜蜜的歌声响起,听着听着,我不由落泪。
杏花微雨,人间四月,我和妻一道回到第二故乡。漫步小城南边河畔,波光潋滟。走在文凤桥上,放眼望去,田畴交错,思绪万千。
璧山因境内“山出白石,明润如玉”而得名。平阔的璧山坝,像一片柳叶。古人记载:“璧山,形如柳叶,四壁皆山,外高中平,两江相送,周回湾曲六百里……”大自然为璧山想得周全,有活水,有翠绿。
为了这片翠绿,为了这片活力水城,璧山人修水库、疏河道、广种树,如今已有三河六湖十八湿地。不大的城区有35座桥,星罗棋布。
古老的街道,弯弯的小河,起伏的山冈,清寂的诗趣,让人倍感温馨。这个如梦如幻、烟火味十足、人情味浓郁的小城形象,正是当年庄奴创作《小城故事》时的理想小城。
我和妻子来璧山之前,在网上做了旅游攻略,准备用10天休假时间,逛完小城璧山30个公园。最后一天,游枫香湖儿童公园时,一个小女孩在公园追逐一只蝴蝶,不小心与我撞个满怀,小女孩奶奶急忙过来致歉。
四目相对,似曾相识,相互一了解,原来小女孩的奶奶就是当年璧山缫丝厂的厂花,受我们部队的影响,后来厂花和一个去雪域高原当兵的技校同学结了婚。如今,她退休了,丈夫转业了,一家子生活在璧山其乐融融。
这时,公园的音乐亭突然响起了歌曲《来了就是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