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根丝线在指尖弯转,彩砂填满铜丝间缝隙,一副勾勒山海农村新面貌的掐丝珐琅画便栩栩如生地展开;折叠、镂刻、刺孔、点染,一幅象征着美好生活向往的剪纸便在指尖绽放。掐丝珐琅画、崂山剪纸、篆刻、蓝印花布、崂山面塑……在青岛崂山,一位又一位掌握着非遗技艺的民间高手正通过文化“两创”与文明实践活动把中华传统非遗生动地展现给更多群众,成为当地备受喜爱的乡土文化名人。
“蓝印花布需要经过镂刻花版、上油、刮浆、阴干、染色、晾晒等多道传统工序最终成品,可以用来制作褥面、被面、枕头、枕巾、门帘等,是咱们老百姓不可缺少的日常生活用品,浸透着中国人的智慧匠心。”在崂山区沙子口休闲广场举办的青岛市“浓情端午·粽享时光”——“我们的节日·端午”主题活动现场,蓝印花布非遗传承人段启英正热情地介绍蓝印花布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和鲜为人知的传承故事。蓝印花布是传统民间手工艺品,是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制作蓝印花布的染材都取自当地常见的马蓝、蓼蓝,内容上结合崂山春夏秋冬四季特色进行了创作,融入了崂山啤酒、崂山百合、海浪等特色元素,展现崂山地区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勤劳智慧的人文风貌。”段启英说。此外,活动现场有传统文化与民俗体验项目,让群众在节日期间饱享一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盛宴。
“我们希望通过宣传传统节日和举办文明实践活动等方式,让非遗能够以更生动有趣的形式走近群众,特别是走向农村地区,成为群众重要的精神滋养。”崂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相关工作负责人介绍。为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崂山区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深度融合,链接各方资源,发挥人才优势,邀请专家名师开设国学课程,挖掘、培养“民间高手”,发挥‘区-街-村(社区)’三级宣讲队伍作用,以人才力量赋能文化‘两创’更好融入精神文明建设。
崂山区还面向119家崂山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爱心企业联盟成员企业及部分社会公益组织,征集可为群众提供的优秀传统文化类、家风家教类等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项目,形成涵盖国学体系化公益课程、传统手工艺制作活动、中医药健康养生等服务资源清单,实现传统文化“百花齐放”、走向群众的活泼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