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3版:版名:综合新闻 日期:20240606
点豆成“金” 我国农业标准物质创制成效显著 田老汉割麦 农机修理“实战演练”迎“三夏” 图片新闻 品种好不好 田里瞧一瞧 “四良融合”提升稳产保供能力
  0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点豆成“金”
· 我国农业标准物质创制成效显著
· 田老汉割麦
· 农机修理“实战演练”迎“三夏”
· 图片新闻
· 品种好不好 田里瞧一瞧
· “四良融合”提升稳产保供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6月06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点豆成“金”

——青海省发展壮大蚕豆产业观察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孙海玲

  赶在立夏之前,青海省共和县塘格木镇银力青稞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余国英把今年的600多亩蚕豆全部种完了。

  去年,青海大学农林科学院将“青蚕16号”新品种成果转化放在了塘格木镇,为老余的合作社提供了新品种良种,他试种了150亩,平均亩产354公斤,亩均效益突破2500元,较以往种植模式翻一番多,尝到甜头后的老余准备今年扩大种植规模。

  从传统的粮油二元种植结构,到如今的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老余合作社种植结构的调整映射出全省蚕豆产业发展的足迹。

  据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蚕豆育种岗位科学家、青海省蚕豆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首席专家刘玉皎介绍,目前,全省种植蚕豆总面积30余万亩,按照“区域化布局、多元化发展”的总体思路,预期蚕豆种植规模100万亩。东部农业区鲜食菜用型、共和盆地和柴达木盆地粒用型、高海拔地区粮饲兼用型的蚕豆生产区域化布局初步形成,一条乡村振兴奋“豆”之路正在朝纵深推进。

  

  “新品种+机械化”,突破“豆”产业瓶颈

  种了20多年地的余国英告诉记者,3年前,自己开始尝试种植蚕豆,先后使用过“青海13号”“青蚕16号”“青蚕25号”等品种,其中“青蚕16号”产量最高。“和其他品种不一样的是,该品种长到一定高度就停止生长了,而且早熟,利于机收、单产高、价格稳定。”余国英说。

  “这是全国培育成功的第一个具备有限生长习性的蚕豆新品种,该品种比早熟品种‘青海13号’的生育期短10天左右,结荚集中,成熟度一致,籽粒均匀,非常适合于全程机械化生产。”青海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负责人李萍告诉记者,大多数蚕豆品种属于无限生长习性作物,植株长到10层花就需要人工打顶以抑制其营养生长,促进其生殖生长,而且同一个植株的荚果成熟度不一致,底层蚕豆成熟了,顶部荚果还是青色甚至有些植株还在开花。人工投入成本高和机械化收获难度大是蚕豆产业发展之路的瓶颈。

  如何激发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让小蚕豆变成真正的“金豆豆”?

  2013年,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青海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印发《关于成立青海省农牧业科技创新平台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的通知》,明确将牦牛、藏羊、油菜、青稞、蚕豆等特色产业纳入高原十大特色产业体系,建立省级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青海省蚕豆产业技术转化研发平台应运而生。

  该平台以“构建蚕豆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通道”为总目标,有效承接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成果,围绕蚕豆产业的关键技术集成应用,在专用品种选育、节本增效(机械化)生产技术以及蚕豆精深加工方面取得了突破。随着蚕豆新品种、化学除草等新技术、寒旱区“蚕豆+”新模式的深入推进,目前,机耕机种机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2%,机械化水平比10年前提高了10倍。“更可喜的是,早熟有限型蚕豆新品种‘青蚕16号’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课题被列入青海省科技厅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李萍告诉记者,这些成绩为全省蚕豆产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为全省发展蚕豆产业打了一剂“强心针”。

  

  既能鲜食也能留种,“撒豆成财”效益高

  “五一”前后,海东市互助县蚕豆种植基地上机声隆隆,赞进种养合作社负责人权守义正驾驶着覆膜点播机在田间忙碌。

  “去年试种了‘青蚕16号’,这个蚕豆每一株平均分枝4至5个,单株产量30克以上,亩产700斤左右,干籽粒蚕豆一斤卖到了4元左右。”在地头上,权守义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按照市场价每斤4元计算,一亩地能收2800元左右;油菜亩产450斤,按照每斤3.5元计算,一亩地收入1500元左右。”

  “由于是新品种,农户担心收成。去年,互助县农技推广站先行示范种了100亩,为农户吃上了‘定心丸’。”据互助县农技推广中心副主任张宪介绍,去年,互助县积极配合省级蚕豆产业平台,在高海拔旱作农业区示范推广“青蚕16号”早熟有限型蚕豆新品种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不仅扩大了蚕豆种植区域,对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也有重要意义。

  随着“多元化发展、区域化布局”的深入推进,青海建立了以海东民和、乐都、循化为主的蚕豆鲜食产业发展区。鲜食蚕豆亩产达3000斤,每斤1.5元,产值4500元。蚕豆收获后复种大田蔬菜,一亩土地产出效益突破万元。

  去年,海东河谷地区的种植大户还种了“青蚕27号”,这个蚕豆豆荚长、籽粒大,老百姓称之为“香蕉蚕豆”。

  “‘青蚕27号’可以在7月采摘,作为鲜食蚕豆,当蔬菜销售,也可以等籽粒晒干后当种子销售,不愁销路。”互助县林川乡新禄合作社负责人刘世禄告诉记者,去年种植的“青蚕27号”,一亩蚕豆收入实现了4000元新突破,比起其他作物翻了好几番。

  近年来,全省蚕豆种植面积逐年增加,这背后是经济效益驱动。据海南州农牧综合服务中心副主任许生福介绍,蚕豆每年的市场价格稳定,目前全州种植面积达4.6万亩,占比达15%。海南州同德县巴沟乡目前全乡都在种植蚕豆,该乡已成为全省蚕豆“种子田”,蹚出了一条乡村振兴新路子。

  

  种豆不光得豆,还能得沃土

  上一茬种过蚕豆的农民都得出了一个经验:种完蚕豆的土地更肥沃。

  “往年种青稞时,二铵需要50斤、复合肥20斤,同样是种青稞,种完蚕豆的地里,只需要上30斤二铵、10斤复合肥,现在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以蚕豆轮作倒茬。”余国英说。

  数据证明,在塘格木镇以蚕豆、青稞的轮作模式,建立“青蚕25号”新品种及全程机械化配套技术、秸秆饲用化利用技术集成示范基地1.5万亩,实现在该区域内的规模化生产,亩产300公斤,种植效益达1500元以上,减施化肥50%以上,成本节约300元以上。

  据李萍介绍,蚕豆根系发达,内含的根瘤菌能将空气中游离的氮气固定成结合态的氨供植物生长,使植株不依赖环境中的氮肥,仍然可以维持稳产甚至高产,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补充氮素的方式,因此蚕豆也被称为“天然氮肥工厂”。同时,蚕豆根系还能分泌酸性物质,改良土壤。试验示范结果表明,蚕豆茬种植青稞可以减施30%的化肥,而产量与常规施肥相当。

  “在‘双减’大背景下,养好土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推广蚕豆种植很重要。”刘玉皎认为,种植蚕豆既增加了农民收入,又契合了国家提倡的减肥增效绿色发展理念。同时,在不同生态区构建适应不同产业发展需求的“蚕豆+”科学合理的轮作体系,适当扩大蚕豆的种植区域和规模对于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和高原农牧业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如今,青海加快构建“蚕豆+”的协同推广模式,将蚕豆有效融合到农业生态系统,建立以海东民和、乐都、循化为主的蚕豆鲜食产业发展区,以海南共和、兴海等为主的蚕豆种子产业发展区,以海北、海南以及农牧交错区为主的饲用蚕豆发展区。

  蚕豆区域化布局的深入开展,促进了高海拔区域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和轮作体系的建设,有效提升了耕地质量的同时丰富了优质饲草料供应,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