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5日,黑龙江省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门前,伴随着阵阵鼓掌声,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加工品质量与营养检验测试中心(桦川)正式揭牌成立,成为全国首家也是唯一一家县属农业农村部质检机构。
部级检测中心的含金量不可谓不高。目前,全国共有220家部级农产品质检机构,但它们当中的大多数都坐落在省会或大型城市。如今,桦川从1500多家县属质检机构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一家县属部级农产品质检机构。
“唯一”二字彰显了这份荣誉的含金量,也反映出成立背后的重重困难和扎实努力。近日,记者来到佳木斯市桦川县实地探访,试图总结创建背后的故事和经验。
3月底,喜讯从北京传来,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经现场核实评估、研究审议决定,获农业农村部批准命名为农业农村部稻米及加工品质量与营养检验测试中心(桦川),准许使用部级质检中心检验测试业务专用章。
“真的是太激动了,这么多年的辛苦没有白费!”谈及检测中心的建设历程,桦川县政协副主席、原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许云燕历历在目。“很多地方对于农业检测不会非常重视,但是桦川县可能有一些超前意识,我们把检测放在一个很高的位置,目的就是为了服务稻米产业,提升稻米品质。”
桦川县是三江平原寒地水稻种植发源地,被誉为“绿色稻米之乡”。全县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达到110万亩,使得当地绿色农产品检测需求旺盛。
时间回溯到2016年,为进一步提升检测能力,形成规模效应,桦川县整合县市场监管、畜牧兽医、农技推广、种子管理等四家单位检测职能,成立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升格为县农业农村局下属正科级事业单位,使得机构运行扁平高效,检测能力的集成优势得以充分释放。“桦川的思路就是从检测入手,提升质量安全和品质,进而打造稻米品牌。”许云燕说。
无疑,提升检测能力是发展品质农业工作的重要一环,这也是桦川举全县之力进行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设工作的主要原因。近年来,桦川先后投入资金4100多万元,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及综合检测技术水平。
“自2023年年初开始,我们便到中国水稻所、浙江省农科院和黑龙江省农科院等多地进行了走访调研,依据部级中心基本条件和审查认可细则等文件要求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明确核定了筹建部级中心的组织架构、人员和设备配置以及适合中心发展的运行机制。”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主任刘淑红介绍。
思路有了,人才从哪里来?
“农产品检测的技术门槛比较高,没有人才的支撑,建成部级检测机构几乎是‘天方夜谭’。”谈及人才缺口,刘淑红并无避讳。
那么,一座普通县城该如何解决人才匮乏的难题?
孙露宏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研究生毕业后就职于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通过人才引进政策,孙露宏于2023年来到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工作。在她看来,桦川县是一个适合年轻人干事创业的好地方。
“我在原单位工作了几年,当时觉得遇到了工作瓶颈,需要从其他方面来拓展自己的能力。”孙露宏坦言,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投入力度大,硬件设施、工作环境好,也能给检测人才提供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这些都成为她当初入职的重要原因。
入职之后,为了使仪器达到最佳的运行条件,孙露宏先后带领中心元素组对多台大型仪器进行了维护与调试,为单位节省4万余元的维修费用。两个月的连续奋战,提前完成部级检测中心申请所需的方法验证和相关材料。
人才引育与中心建设始终密不可分。近年来,桦川县精确实施靶向引才育才,先后制定了《桦川县青年干部补贴实施方案》《“桦川英才”专享政策》《新时代桦川人才振兴20条》等一系列人才培养引进的优惠政策,构建了人才住房、子女就学、配偶安置、看病就医、交通出行等服务保障体系,近三年,累计兑现体检、职称晋升等政策2000多人次。
“人才引进的方式对于我们中心的发展非常受益,孙露宏到我们中心之后,填补了我们对于重金属元素检测一些方面的空白。”提起孙露宏,刘淑红难掩喜爱之色,“我们在筹备建设部级检测中心的过程中,她为我们增添新的参数和检测技术提出了很多专业性意见。”
“近几年,桦川县累计引进各类人才930多人,兑现安家费、生活津贴等各类补助540多万元,通过‘桦聚英才’行动的实施,人才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人才归属感认同感日益提升。”桦川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石永鑫介绍。
走进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各类检测仪器整齐划一,前处理区、色谱室等区域一应俱全,10余名佩戴口罩身穿白大褂的工作人员正在检测区内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从检测角度来说,通常都是对成品粮进行检测,但是我们会在稻米播种前期就对土壤进行检测,保证土壤或者水中的农残、重金属、微生物等指标未超标,监管更严格,品质自然就提升了。”刘淑红对记者介绍。
事实上,检测中心的身影始终贯穿于桦川稻米全产业链,涉及土壤、播种、收粮、加工等方方面面。通过强化农产品检验检测,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支撑服务水平。“比如我们还针对种子的发芽率、纯度、净度等参数进行检测,助力提升大米品质。”刘淑红说。
以检测促监管,以监管保安全。没有检测兜底,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便无法完成闭环。为着力推动农产品从安全监管向品质提升转变,桦川聚力检测能力提升。目前,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建成检测化验区2633平方米,现有检测设备256台(套),现有在岗人员35人,中高级职称占比47.6%。技术人员涉及食品科学与工程、农学、生物科学、应用化学等专业领域。
目前,检测项目达到CMA(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认证619项,CATL(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认证334项,可以提供农残、重金属、元素含量、营养分析、微生物数量、生物毒素以及对农业环境和种子等全链条检测服务,年检能力可达近万批次。“从人员配备到综合检测能力水平,在全国县一级的检测中心中,桦川可以排第一。”刘淑红说。
检测能力提高对于提升稻米竞争力的作用显而易见。“经过检测分析的大米相比于没有检验报告的大米肯定更有竞争力。以前当地的稻米加工企业想要出具部级中心的报告,需要去南方或者北京,现在就不需要了。”刘淑红介绍,桦川全县现有稻米精深加工企业46户,2022年加工稻米150万吨。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为县内稻米合作社提供免费检测服务,对质量达标企业免费授权使用县级区域公共品牌“星火大米”标识。目前桦川“星火大米”累计销售额已突破10亿元。
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桦川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的服务范围不仅仅是县域或者市域,而是要覆盖整个北方片区,承担起部级检测中心的职责。“未来,围绕全国农产品质量检测‘南杭州、北桦川’的定位,聚焦构建完善农业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体系,进一步发挥稻米营养分析和品质评价检测能力优势,为北方粳稻产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标准化生产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