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专题 日期:20240511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 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创新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 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方式改革 严格管理 真抓实干 落实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 走好多元投入模式“创新路” 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着力用好用活支农债券资金 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狠抓“三强化” 提升“三能力” 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规范运行 创新资金项目管理 持续深化联农带农 不断提升支农资金效益 强化全程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助推农业现代化先行 精准聚焦政策协同发力 推动重点农业补贴落地 强化衔接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 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促增收 写好金融支农“三篇文章” 撬动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006版:专题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 为“三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 创新设立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基金 推进财政支农资金使用管理方式改革
· 严格管理 真抓实干 落实好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
· 走好多元投入模式“创新路” 打造高标准农田“升级版”
· 着力用好用活支农债券资金 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 狠抓“三强化” 提升“三能力” 确保财政支农资金规范运行
· 创新资金项目管理 持续深化联农带农 不断提升支农资金效益
· 强化全程绩效管理 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助推农业现代化先行
· 精准聚焦政策协同发力 推动重点农业补贴落地
· 强化衔接资金项目规范化管理 推动帮扶产业提质增效促增收
· 写好金融支农“三篇文章” 撬动金融资本助力乡村振兴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5月11日 上一期  下一期
广东

着力用好用活支农债券资金 建立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

  近年来,广东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聚焦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把专项债资金作为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的有力抓手,强化财政金融联动,以乡村振兴风险补偿金和贷款贴息为着力点,不断健全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机制,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一、统筹谋划指导,用活用好乡村振兴专项债

  2023年,广东省发行用于农业农村的地方政府债券620.27亿元,其中专项债499.78亿元,一般债120.49亿元,发行规模居全国前列。一是强化培训指导。针对现代化海洋牧场、高标准农田建设等重点领域,印发《关于组织谋划乡村振兴专项债项目的通知》《关于加快建立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融资服务体系的通知》等文件,指导相关地市谋划申报专项债券项目。二是做实项目谋划。组织地方政府专项债优势银行派业务骨干,对市级和县级政府部门进行专项债全程跟踪支持,实行面对面、点对点服务,解决基层知识水平不够、业务人手不足、工作经费缺乏等困难,协助各地谋划项目。三是跟踪项目落地。组织对广东省21个地市的2018—2023年农业专项债项目(涉及331个项目、投资资金1089.07亿元)实施情况进行调度,分析存在问题,总结梳理典型案例;定期对地市申报专项债项目实施指导,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地市申报专项债项目情况。

  

  二、优化投融资模式,助力现代设施农业提质增效

  一是合理奖补,撬动社会资金。2023年底广东省投入2亿元财政资金对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现代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及创新引领主体进行奖补,预计撬动社会资本投入70亿元,推动实施一批现代设施农业重大项目,带动提升全省设施农业集约化、标准化、机械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水平。二是突出重点,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成立广东省农业农村厅现代设施农业专项领导小组,组织制定我省现代设施农业建设规划。明确现代设施农业贷款贴息优先支持设施种植、设施畜牧、设施渔业、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物流和烘干设施等领域新建或改扩建项目,从银行获得贷款的各类农业经营主体进行贷款贴息,重点用于满足现代设施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础设施、固定资产设备投资。三是充分发挥引领带动作用。遴选一批省级设施农业创新引领区及创新引领主体,联合国家级进行奖补,进一步示范带动现代设施农业发展。

  

  三、扩大普惠金融服务,充分发挥风险补偿资金撬动作用

  2022年末广东省财政安排3亿元设立省乡村振兴融资风险补偿资金,截至2024年2月末,合作金融机构已累计授信177.03亿元,实际放款100.09亿元。突出“扶小扶弱”政策导向。面向基层涉农主体推广省市县协同、“政银保担”合作的农业信贷风险共担服务模式,单笔信贷资金不超过获得风险补偿保障额度的10%,实际平均每笔放贷金额137万元,其中单笔50万以下贷款占67%,积极引导合作金融机构加大对县镇村涉农主体的贷款投放。聚焦重点领域。重点支持粮食生产、现代化海洋牧场、“百千万工程”重点县和典型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涉农市场主体的信贷需求,其中支持现代化海洋牧场和“百千万工程”典型村授信分别为4.66亿元和6.18亿元。注重绩效评价。通过公开遴选确定资金管理人以及8家主要涉农银行、2家保险担保机构,并围绕风险补偿资金撬动倍数、利率优惠、受贷覆盖面、金融产品创新、风险管控等方面,每年开展绩效评价,对业务开展未达预期的合作机构调整风险补偿资金额度,充分调动合作金融机构“支农支小”积极性。实施近1年来,合作机构实际放款平均利率为3.59%,低于合作银行同类型产品平均利率,纯信用贷款25.53亿元,占比25.51%。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