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6版:版名:教育培训 日期:20240510
耕耘湖湘大地 体现青年担当 举办“三娘”技艺振兴培训班成果展 专家下村科技“上新” 新农人种地更称心 编者按 扎根到土里 田间学本领 为热带水果提质护航
  006版:教育培训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耕耘湖湘大地 体现青年担当
· 举办“三娘”技艺振兴培训班成果展
· 专家下村科技“上新” 新农人种地更称心
· 编者按
· 扎根到土里
· 田间学本领 为热带水果提质护航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5月1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福建福安

专家下村科技“上新” 新农人种地更称心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蔡茂楷 见习记者 陈章群

  清早,在福建宁德福安市坂中畲族乡坑下村村口10余亩崭新的“第三代”大棚里,菜农们忙着采摘、分拣、装箱……村民周水运欣喜地说:“新大棚就是好,虽然今年极端低温天气多,但是棚里的西红柿长势喜人,大果品相好,每公斤价格在10元左右。”

  让种菜从看天吃饭走向标准化生产,村民口中的新大棚发挥了关键作用。“这个大棚看似普通,却蕴含着众多现代农业技术。第三代大棚通透性好、抗寒能力强,采用自动化设施,可实时监测和调控棚内的温度、光照、湿度等参数,利用手机App就能操作调控。”驻村第一书记林曦忍不住夸起来。

  智慧种菜不仅体现在设施设备迭代升级上,还体现在引进专业背景强的新农人,让科研成果在田间地头实现转化。

  在坑下村集约化育苗中心内,一排排育苗盘摆放整齐,一株株菜苗长势喜人。传统覆膜的育苗方式成本高、风险大,菜苗成活率难以保证。运用集约化育苗技术能使菜苗成活率提高15%以上,成本降低20%以上,育苗日光温室使用效率提升30%以上。

  “坑下村菜苗需培育自有的品种体系,在市场上形成品牌效应。”宁德职业技术学院园艺技术专业教师李丽林长期驻点坑下村,利用半年多时间设计出一套节本高效的工厂化育苗大棚方案,备受村民欢迎。

  “有了这些新设施、新技术,村民种菜的热情更高了。我们新引种了水晶圣女果高端品种,采摘价每斤达到20元。”弘丰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林新光说,去年村里办了首届福安西红柿节,来观光采摘的游客越来越多了。现在大棚环境好,可以吸引市民和游客前来自助采摘,发展观光农业。

  目前,坑下村共有230多户村民从事特色蔬菜种植,年产值超14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3.3万元,被评为省“一村一品”示范村、省无公害蔬菜基地。

  如今,在坂中畲族乡,春播有良种、作业有良机、种地有良法。50多名农业专业技术人员活跃在田间地头,为当地农业发展“把脉支招”。今年年初,清华大学乡村振兴工作站落户坂中畲族乡廉岭村,通过强化校地双向联动,搭建“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以人才力量助力乡村振兴。

  “‘新科技+新农人’的双向奔赴使畲乡农人种地更加省心省力。接下来,我们还将做好科技创新攻关和技术服务,通过专家指导、技术进步,为智慧农业高质量发展添上‘科技之翼’。”福安市政府分管农业的副市长兰和鸣表示。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