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8亩、2021年200亩、2023年1600亩,这是近几年海南省文昌市铺前镇林梧村木兰湾板栗地瓜的种植面积变化;北京、上海、广州、重庆、杭州、香港……这是木兰湾地瓜销售市场的拓展轨迹;2021年销售60万斤、产值近200万元,2022年销售400万斤、产值达到1200多万元,今年有望销售640万斤、产值超过2000万元,这是木兰湾地瓜经营效益演变。
迎着徐徐海风,从看似“寸草不生”的松软沙地中捧出一串紫红光亮的甘薯,文昌木兰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种植基地的负责人吴忠自豪地说:“地瓜虽‘土’,它可是我们林梧村老百姓增收致富的‘小金瓜’。”
和驰名全国的“桥头地瓜”不同,木兰湾板栗地瓜的名气目前并不算大,“起步晚、规模小,是木兰湾地瓜产业发展的现实,不过由于种植技术先进、管理精细、品质优良,木兰湾板栗地瓜正在慢慢‘香飘全国’。”林梧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吴约告诉记者。
木兰湾的板栗地瓜“香”在何处?走进木兰湾板栗地瓜种植基地的包装车间,几十位村民埋头整理刚刚从沙土地上收获而来的地瓜,按照形状、大小、重量等指标分成13种瓜形,分类供应至商超、酒店、农贸市场、水果商店等市场。“过去,地瓜个头越大价格越高,小地瓜只能当残次品降价出售。细分市场后,我们的‘小宝宝’地瓜也卖上了好价钱。”长期在基地工作的铺前镇赤坡村村民韩新丰告诉记者:“听说不少咖啡店专门购买我们拇指大小的地瓜,招待‘围炉煮茶’的客人。其实我们的地瓜不论个头大小,都像栗子一样,又沙又甜,味道好得很。”
不仅专注于市场细分供应,木兰湾板栗地瓜的种植技术也颇有讲究。负责人吴忠是一位返乡创业的“技术发烧友”,他不仅在沙地上铺设了滴灌,实现了地瓜的水肥一体化,还尝试将应用于其他农作物的农业机械用在地瓜种植上。“基地和海南大学签订了技术指导协议,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的岗位科学家朱国鹏教授多次到我们基地来指导种植生产。目前我们的地瓜已经可以实现旋耕、起垄、铺膜、滴灌的机械化操作,种地瓜的农民也跟着成了会用机器的‘新农人’。”吴忠说。
朱国鹏告诉记者,木兰湾靠近大海,拥有上层沙粗、下层湿润但没有淤泥的土质,这种土质种出来的地瓜肉质粉糯、口感鲜甜,“海南地瓜上市的时节,北方地瓜还没有开始种植,每年的1-6月,海南地瓜的鲜食地瓜占据了全国市场的70%以上,错峰效益显著,是海南农民名副其实的‘致富瓜’。”
在木兰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动下,从2023年开始,林梧村推广“公司+村委会+农户”的种植模式,村集体流转了200亩土地进行地瓜种植,由公司供应种苗、提供技术、收购产品,村集体经济每年的收入也有了保障。
还有一件事,让吴约尤其开心,今年年初,海南省环岛公路修通。过去的木兰湾是一个闭塞的地方,到海口市中心需要110公里,现在这个路程缩短到了32公里。越来越多的游客来到木兰湾看风车、看灯塔,路过地瓜种植基地,也会顺便带上两箱板栗地瓜。今年,林梧村准备开展地瓜采摘活动,让游客到沙地上“摸瓜”,保底可以带走13斤地瓜的基础上,多挖多得。
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骨干专家、江苏省农科院研究员徐雪高考察了木兰湾的地瓜产业后,感触良多:“近年来,林梧村充分挖掘‘土’的资源,放大‘特’的优势,逐步壮大‘产’的规模,做好了‘土特产’这篇大文章,值得各地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