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名:农民日报 版次:第008版:版名:百姓茶坊 日期:20240420
春游长陵 夜宿农家 嫩香椿头 养鹅往事 时光不妨“虚度”些 谷雨,谷雨 香柚 《养宝之家》(农民画) 挑战飞行梦 春日笋趣
  008版:百姓茶坊 上一版   下一版
 
标题导航
· 春游长陵
· 夜宿农家
· 嫩香椿头
· 养鹅往事
· 时光不妨“虚度”些
· 谷雨,谷雨
· 香柚
· 《养宝之家》(农民画)
· 挑战飞行梦
· 春日笋趣
 
上一篇   下一篇 2024年04月20日 上一期  下一期

春游长陵

师高康

  四月的京郊大地,春光明媚,暖意融融,正是外出踏青的好时节。近日有幸游览了我国著名的皇家陵寝——明十三陵之长陵,切身感受了这座历史悠久的古建筑群在春日里的独特魅力。

  明十三陵位于北京市昌平区境内的天寿山麓,东、西、北三面环山,中间为“小盆地”,总面积120余平方公里(陵区面积约为80平方公里),是明朝13位皇帝的陵墓群。自永乐七年(公元1409年)5月始建长陵,到明末最后一位皇帝崇祯葬入思陵止,其间230多年,这里先后建了13座金碧辉煌的帝王陵墓、7座妃嫔墓和1座太监墓。明十三陵是中国历代帝王陵寝建筑中保存得比较完好的一处,其建筑宏伟,体系完整,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2003年7月,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通过,明十三陵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汽车沿陵区柏油路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十三陵的大宫门,再往里走几公里便是长陵了。长陵是明十三陵的祖陵或称首陵,地面建筑中,正殿、配殿、明楼、宝顶俱存,规模及等级之高,令人叹为观止。这里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明成祖朱棣和徐皇后的合葬陵寝,也是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伟的陵墓,其余12座皇陵都是以长陵为轴心修建的。春日的长陵,阳光和煦,春意盎然。漫步在陵园内,但见古松翠柏挺拔参天,柳枝轻拂,鸟语花香,一派宁静祥和的氛围。

  长陵是朱棣皇帝在营造北京故宫的同时选定的陵址,永乐十一年(1413年)建成。长陵坐北朝南,第一进院落大门为陵门,大门右手边东侧是建于嘉靖二十一年的一处“无字碑”亭,造型别致,碑首有一盘龙,龙头弹出碑外,碑蚨是一个龙头龟体遍身鳞甲的神兽。此碑原本无字,改朝换代于清朝时便刻上了满汉两种文字,碑阳雕刻的是清顺治皇帝保护明十三陵的谕旨,碑阴和碑侧雕刻的是乾隆皇帝的谒明陵八韵。明朝之碑,清朝刻字,而且还有清朝两个皇帝分别撰写的碑文,这在历朝历代实为鲜见。

  随后我们参观了长陵的主体建筑——祾恩殿。这座建筑气势磅礴,面阔九间(66.56米),进深五间(29.12米),象征着帝王“九五至尊”之威仪,寓意皇权无上。祾恩殿是长陵的主殿,重檐9间,左右廊庑各15间,其建筑风格与故宫太和殿一致,黄绿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大殿里的梁、柱、檩全部使用整材金丝楠木而建,由60根立柱支撑,粗的胸径都在1米多以上,此殿规制宏阔,用材考究,堪称我国古建筑中的瑰宝。殿内正门处,坐立着明成祖朱棣的高大铜铸塑像,神态严肃,令人敬畏。

  朱棣在位22年,可谓“永乐盛世”。作为明代第三位皇帝,其功绩卓著,彪炳史册。当年为保证北京粮食与各项物资的供应,永乐九年(1411年),朱棣号召民众疏浚会通河,永乐十三年(1415年)凿清江浦,使京杭大运河重新畅通,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开疆扩土,鼓励农民垦种荒闲田土,促进农业生产,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国库“赋入盈羡”;盛世修典更是独树一帜,主持编纂的《永乐大典》,全书达22877卷,总字数约3.7亿字,上自先秦,以及宋元以后的佚文秘典,下迄明初的各种典籍资料达8000余种,是中国最大的百科全书。到后来郑和七下西洋,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奇迹,沟通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至永乐晚期,来朝贡的国家就超过60个。

  绕过祾恩殿往后继续向北,就是棂星门,接下来是五供,再往后就是高大的明楼了。明楼匾额上书有“长陵”二字,金色生辉。明楼后面就是宝城了,黄土之下便是埋葬帝后的地下玄宫。下了明楼,两侧为陵园东西配殿,这里展示了许多关于明十三陵的历史文物和资料,让游人对这座皇家陵寝有了更深的了解,进一步感受到我国古代文明的博大精深。

  据了解,20世纪五六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曾三次探访明十三陵,并写出了《沁园春·再访十三陵》一词。

  春日游长陵,真不虚此行。随后我们还在十三陵周边村庄吃了热腾腾的风味农家饭。据说居住这里的多是当年“守墓人”的后代,他们是时代变迁的见证人。饭后散步村间,跟满面笑容的老乡们交谈,得知这些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文旅加速融合发展给他们带来了实惠,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上一篇   下一篇
 

农民日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 严禁转载   Copyright,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