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前的养殖鱼在渔仓里生活2-3周,肉质就会变得更加紧实,肉呈蒜瓣状,土腥味也没了,这样的渔仓是不是很神奇?这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在水产领域取得的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数字低碳渔仓。日前,数字低碳渔仓开仓暨科企合作签约活动在中国农业科学院(万庄)国际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园举行,这标志着数字低碳渔仓正式开仓了,并将通过科企合作推广,助力水产养殖过程更绿色、智慧、高效,推动水产养殖业转型升级。
数字低碳渔仓是饲料研究所水产微生物与饲料创新团队主持研建的,该创新团队周志刚研究员告诉记者:“数字低碳渔仓并不是用来养鱼的,而是在鱼进入市场销售前,用来提升鱼的品质的。”据介绍,团队通过近20年深入研究鱼类肠道微生物组学及其功能特征,建立了强化益生菌、控制有害菌、改善肠道理化环境的肠道菌群“三元”调控策略,创制出3A饲料(即预消化饲料、功能性饲料及后消化饲料),然后通过与区域龙头水产饲料企业合作,将技术及产品注入全国不同产区的水产养殖单元中,再在销地构建专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专门净化与调质临上市前水产养殖对象,这一过程融合高效生物净化技术、营养提质强化等前沿技术,结合数字技术与低碳循环模式,被定义为数字低碳渔仓系统。
记者在团队科研基地看到的数字低碳渔仓,是一个个直径4米、深度1.3米圆柱形金属桶,看似普通,实则集成很多数字技术。渔仓可以自动化、智能化控制,实现菌群调控、生物净化、营养富集和低碳循环。
那么经过数字低碳渔仓“历练”的养殖鱼有哪些变化呢?周志刚概括为四大变化。一是安全化,对于即将销售的活性水产品,提前2-3周在渔仓净化,可以降低和清除水产品中的抗生素、金属等残留。二是营养化,可以通过饲料调配,让鱼肉富硒或富虾青素,满足不同人群的营养需求。三是品质化,传统池塘养鱼,鱼肉往往具有土腥味等异味,通过渔仓可以消除异味,肉质更鲜嫩。四是品牌化,经过渔仓升级后的鱼,符合条件可申请名特优新或特质农产品。
中国农业科学院党组书记杨振海表示,数字低碳渔仓技术是水产养殖业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探索,也是数字化农业领域的重要创新成果,将为水产养殖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中国农科院饲料研究所所长马莹介绍,数字低碳渔仓是全新的生产模式,是水产养殖业新质生产力的具体体现。下一步,饲料所将继续深入探索数字技术在养殖管理、水质监测、疾病防控、品质无损鉴定与调控等方面的应用。